重慶大學:實行大類和專業招生,大類培養
2019-07-16 15:37:15中國教育在線
重慶大學
招生辦公室主任 張永祥
重慶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性大學,是國家 “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享有“嘉陵與長江相匯而生重慶,人文與科學相濟而衍重大”的美譽。近日,招生辦公室主任張永祥在做客中國教育在線《2019高招辦請回答》欄目時表示,聚焦于具有學科交叉、跨界融合特征的新工科建設,學校今年新增4個本科專業,總招生計劃與去年持平,但部分省份的分省計劃有一定的變化。
計劃招生6400人 實行“大類和專業招生、大類培養”
張永祥介紹,今年重慶大學計劃招生6400人,新增專業分別為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智能醫學工程。需要考生和家長注意的是,學校99個本科專業中除新增專業和部分專業特殊培養要求外全部進行整合實行大類招生,招生專業(類)為40個,包括23個大類和17個專業。其中普通文理類32個,包含21個大類和11專業;藝術體育類8個,包含2個大類和6專業。
關于學校今年的錄取規則,張永祥表示,學校實行分數優先遵循專業志愿順序原則,無專業級差。在實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批次),調檔比例原則上不超過當地招生計劃的105%,對進檔不能滿足專業志愿的考生,德、體條件合格,只要服從專業調劑且滿足錄取要求的,進檔不退檔,以予錄取。
覆蓋10個學科門類 本科專業分為四個專業群
據介紹,重慶大學學科門類齊全,涵蓋理、工、文、經濟、管理、法律、教育、藝術、哲學、歷史學等10個學科門類。學校優勢學科較多,根據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第四輪一級學科評估結果,學校有3個學科獲評A類學科:電氣工程、機械工程、儀器科學與工程。此外,學校進入B+(全國前10%-20%)的學科還有14個:建筑學、城鄉規劃學、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數學、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生物醫學工程、化學工程與技術、法學。8個學科的研究水平進入世界ESI排名前1%:工程學、材料科學、化學、計算機科學、數學、臨床醫學、植物與動物科學、環境科學與生態學,其中工程學進入前1‰。
學校本科專業分為四個專業群:與工業體系配套齊全的學科專業群 (電氣、機械、動力、材料、采礦、冶金等專業);與城市建設體系配套齊全的學科專業群(城鄉規劃、建筑學、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等專業);與現代信息服務業配套的學科專業群(計算機、軟件、光電、通信、自動化等專業);與經濟文化建設相匹配的學科專業群(數理化生以及經管、公管、新聞、法律、語言、藝術、體育等專業)。
以學生為本,構建多元化人才培養體系 努力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不僅學科門類覆蓋齊全,本科人才培養頗具特色。為給學生提供優質教育,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全面發展,培養能夠適應和引領未來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學校成立了三個人才培養特色學院:弘深學院——致力于培養工程研究型、經濟管理學術型后備人才,實行“2+2”項目(新生進校后面向相關專業進行二次選拔),近幾年畢業生繼續深造比例超過70%;博雅學院——致力于培養未來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杰出研究人才,實行“3+1”項目,近幾年畢業生繼續深造比例超過80%;重慶大學-辛辛那提聯合學院——采用國際先進的COOP工程教育模式,促進工程教育改革和國際化人才培養,實行“4+1”項目,首屆畢業生國內外讀研深造率超過80%。
“學校建立了多元化、多維度、個性化的人才培養體系:給領跑者以空間,創造通向成功的天梯;給并跑者以約束,搭建順利成才的平臺;給跟跑者以幫扶,砌筑成長自立的臺階。”張永祥介紹說,學校積極探索多元成長路徑,助力學生發展。深化弘深學院、博雅學院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培養工程研究型、經濟管理學術型人才及未來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杰出研究人才;深化校企聯合培養,通過“訂單式培養”“卓越工程師計劃”等形式,強化學生工程實踐能力;突破專業壁壘,探索跨界培養方式,通過輔修計劃,指導學生開展跨專業跨學科學習,開展聯合畢業設計(論文),促進學科的交叉融合,建立起多角度思維、跨界思維和整體化評價的概念;拓展國際聯合培養途徑,與辛辛那提大學合作,引進國際先進的COOP工程教育模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工程實踐能力突出的高層次工程技術人才。
為確保每一個學生得到良好的教學成長體驗。2018年學校發布了《重慶大學本科教育2029行動計劃》。該計劃圍繞“5C”即(創新能力、思辨能力、 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可持續學習能力)融貫三類課堂,形成“通識教育+專業教育”結合“跨學科培養+個性化培養”的多維人才培養機制,通過寬厚的通識基礎教育,夯實理論功底、提升人文素養、促進思維發展;通過精煉的專業教育,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專業精神與專業素養,讓學生得到良好的專業訓練;通過跨學科培養,拓寬學生視野,激發創新思維;通過個性化培養,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深度學習,促進學生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發展。
張永祥表示,此舉努力做到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自主選擇專業的愿望,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自由選擇課程學習的權利,最大限度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另外,重慶大學一直注重內涵發展,大力推進人才培養國際化,不斷擴大國際合作與交流。據介紹,學校已與美、英、法、德、俄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17所知名高校,以及美國微軟,德國西門子等多家國外及境外公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學校是“一帶一路高校聯盟”、“中俄‘兩河流域’高校聯盟”、“中俄工科大學聯盟”、“中波大學聯盟”等國際聯盟組織成員高校。學校是教育部指定的接收中國政府獎學金生的院校和教育部首批“來華留學示范基地”,已接收來自五大洲140余個國家的留學生。學校加大支持學生出國訪問交流力度,每年學生出國(境)交流學習超過3000多人次。本科生期間出國交流途徑主要分為四種情況:聯合培養(“2+2”、“3+1+1”、“4+1”)、海外實習項目、學分訪學、短期訪學項目。
另外,在招生層面上,重慶大學-美國辛辛那提聯合學院也設有2個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分別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辦學)和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中外合作辦學)。采用“4+1”的國際先進的COOP工程教育模式,合格畢業生可同時獲得重慶大學畢業證和學位證,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的學位證。
畢業生就業率穩居95%左右 近四成畢業生選擇繼續深造
近年來,不少高校把實現畢業生的充分就業和高質量就業作為工作重心。張永祥表示,重慶大學歷來重視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將實現畢業生的充分就業和高質量就業作為工作重心。多年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5%左右,其中近40%的本科畢業生國內外名校繼續升學深造,30%左右的學生被世界 500 強企業錄用,學校是上汽、萬科、金科等企業重要的人才輸送基地,年均舉辦招聘會近2500場,接待用人單位4000余家,來校用人單位數量質量實現雙增長。學校在“三類百強企業最愛去的高校”、“校園招聘國有企業最青睞高校”、“校園招聘500強企業最青睞高校”等第三方機構的排名中均名列前十位。
“我校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具有較高的社會競爭力和良好的就業口碑,獲得用人單位的廣泛認可。”張永祥介紹說,多年來的畢業生追蹤調查顯示,90%的用人單位高度評價重慶大學畢業生工作責任心強、基礎理論扎實、專業動手能力強、創新能力突出、團隊合作精神強。畢業生對所簽工作滿意度達97%,對母校推薦度達90%。
提示:報考重大五點需要注意
“重大有環境優美的校園,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最后,他提醒有意報考重慶大學的考生注意五個方面問題:
一是,正確認識自己的分數在全省一分段表的位置;二是,詳細查閱重慶大學在當地省份近三年的招生計劃數、錄取分數、錄取位次的變化;三是,關注重慶大學本科招生網上發布的各類招生政策、簡章、章程,了解并掌握相關的錄取政策等;四是,選擇適合自己或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不要一味追求所謂的好專業、熱門專業、優勢專業,“適合自己的專業才是最好的專業”;五是,填報專業志愿時建議選擇服從調劑。如果考生對錄取的專業覺得不適合,在進校后還有二次選拔、轉專業、輔修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