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高頻考點:國共重慶談判
2019-05-28 14:42:46網絡資源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為避免內戰、爭取和平,中囯共產黨同國民黨政府在重慶進行了為期43天的和平談判,史稱重慶談判。整個事件過程從1945年8月29日開始,至10月10日結束,國共雙方簽訂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事件背景
抗戰勝利后,日本帝國主義被逐出中國,國共之爭再次成為國內外關注的焦點。此時的蔣介石仍未放棄消滅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的意圖,但蔣對全面內戰也有顧忌:
一是經過八年抗戰,全國人民普遍期待和平建設國家,包括民主黨派甚至國民黨內部均有人反對戰爭;
二是美、蘇兩國都表示不贊成中國發生內戰;
三是國民黨政府的精銳軍隊抗戰期間大都退到中國西南和西北地區,要迅速開赴共產黨控制區前線還需要有一段時間。權衡利弊之后,蔣介石在調兵遣將的同時,亦發動和平攻勢,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連續三次電邀中共領袖毛澤東到重慶談判,目的在于盡一切可能爭取準備內戰的時間。
談判內容
在重慶期間,毛澤東就和平建國等問題直接同蔣介石進行多次商談。有關問題的具體談判主要在中共代表周恩來、王若飛和國民黨政府代表王世杰、張群、張治中、邵力子之間進行。9月3日,中共代表提出關于兩黨商談的主要問題11項提要交國民黨政府代表,主要內容包括:國民黨當局承認和平建國方針,同意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立一個獨立、自由、和平的新中國;承認各黨各派的合法平等地位,承認解放區政權及抗日部隊,結束國民黨的黨治等,并表示擁護蔣介石的領導地位。
9月4日開始,國共兩黨談判進入實質性階段。整個談判過程幾經周折,斗爭的焦點是軍隊和解放區問題。
在軍隊問題上,國民黨要取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認識到,沒有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但為了爭取和平,共產黨在談判中作了讓步。中國共產黨提出公平合理地整編全國軍隊,表示中共領導的軍隊可以大量消減。當時人民軍隊人數已超過一百萬,共產黨方面提出改編為48個師,而當時國民黨的軍隊為263個師。但國民黨方面斷然否定中共的提議,苛刻地要求“中共軍隊之組編,以12個師為最高限度”,甚至要求共產黨“交出軍隊”。其后共產黨又進一步作出讓步,同意國民黨263個師,共產黨43個師,比例接近1/7。國民黨方面提出軍隊將編至140個師,中共方面提出可相應改編為20個師,雙方軍隊比例仍為1/7。經過共產黨多次讓步與力爭,國民黨方面才表示“可以考慮”。
關于解放區問題:中國共產黨提出解放區民主政府的存在是革命發展的結果,它受到人民的支持和擁護。談判一開始,共產黨方面就提出“承認解放區及一切收復區的民選政府”,但國民黨方面則表示“承認解放區絕對行不通”,將解放區斥之為“封建割據”。爭論最激烈的軍隊和解放區問題一直懸而未決。
簽訂《雙十協定》
毛澤東等赴重慶談判9月8日,國民黨政府代表根據4日蔣介石親擬的《對中共談判要點》,對中共的11項提要提出書面答復。
蔣介石對這次談判的方針是,在政治上作出一些關于開放民主自由的許諾,但一定要在「政令軍令統一」的名義下取消中共領導的解放區和軍隊。因此,蔣在表面上承認中囯共產黨的地位,承認各民主黨派的地位,承認和平團結的方針,并允諾召開政治協商會議,但對于解放區政權和中共軍隊的地位,卻堅決不予承認。這些問題就成為談判中爭論的中心問題。至9月21日,談判一度陷于停頓,一星期后才恢復談判。為使談判獲得進展,中共方面先后作過多次讓步。10月上旬,談判獲得進展,毛澤東表示國共雙方在一起商量團結合作、和平建國問題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強調“和為貴”,一定要用和平的方針來解決兩黨的爭端。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王世杰、張群、張治中、邵力子和周恩來、王若飛共同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紀要》就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政治民主化、國民大會、黨派合作、軍隊國家化、解放區地方政府等12個問題闡明了國共雙方的見解。其中有的達成了協議,有的未取得一致意見。國民黨方面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承認要堅決避免內戰。
談判目的
蔣介石的目的:欲圖獨掌大權,迫使中共交出軍權和政權,為準備內戰爭取時間并轉嫁內戰責任。
中共的目的: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團結教育廣大人民,盡力爭取國內和平,尋找和平建國的道路。
談判結果
經過40多天談判,國共雙方正式簽署會談紀要。因為是10月10日簽訂,紀要又稱“雙十協定”。國民黨當局承認“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同意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但是,對于人民軍隊和解放區政權的合法地位問題,國共雙方未能達成協議。
這份協議不久就被蔣介石破壞,全面內戰爆發,直至經過三年內戰,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全面瓦解,蔣介石避走臺灣。1947年8月,《解放日報》發表社論《一年的教訓》,評價重慶談判一年來的局勢發展,總結經驗教訓。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