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高頻考點:我國古代經濟發展重心南移
2019-05-27 16:55:12網絡資源
經濟中心的轉移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政治中心的轉移。
(1)南移過程:商周時期,經濟重心在河南、陜西一帶;秦漢時期,經濟中心在關中地區;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經濟中心在關中和中原地區,但淮河流域和江南地區經濟發展較快。南北經濟差距明顯縮小;隋唐時期,經濟重心仍在黃河流域。但長江流域的經濟重要性已與之接近;五代十國和遼宋夏金元時期。長江中下游經濟發展快,尤其是在南宋時,江南經濟已超過北方,成為全國經濟中心,明清時期,江南地區不僅是農業經濟中心。也是一商業中心,在這里產生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2)南移原因:①南方生產條件和自然條件優越;②北方戰亂,南方相對安定,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社會環境;③北方戰亂,北民南遷,農業勞動力增加,并帶去先進的工具和技術;④江南統治階級為保證國用,調整政策,重視生產的發展;⑤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宋)對經濟重心的南移也有一定影響。
(3)南移特征:第一,北方人民的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經驗,體現了當時生產力發展的最高水平;第二,南移趨勢往往在國家分裂或封建割據或封建戰亂時期最突出。第三,政治中心的南移對經濟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響。
、裙糯洕匦霓D移的規律:由北向南從黃河流域轉移到長江流域和江南一帶;由內地向沿海逐漸轉移。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