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高頻考點:文學成就及京劇等劇種的產生與發展
2019-05-27 15:36:22網絡資源
中國戲曲源于原始的歌舞。元朝文人與民間藝人在前代樂舞、表演、講唱等藝術形式的基礎上,整合推新,把音樂、說唱、舞蹈、表演熔于一爐,形成元雜劇,標志著中國戲曲藝術走向成熟。元代雜劇代表作有關漢卿的《竇娥冤》、王實甫的《西廂記》和馬致遠的《漢宮秋》。宋元時期興起于南方的“南戲”到明代發展成為傳奇,以昆曲最為著名,明朝中期代表作為梁魚辰的《浣紗記》,明朝后期代表作為湯顯祖的《牡丹亭》。
元雜劇促進了地方戲曲的興起
明代傳奇劇經文人加工成為“昆曲”;民間戲曲繼續發展
清朝乾隆年間,徽劇和漢劇等地方戲曲進京演出,其中徽劇與漢劇融合,兼收昆曲、秦腔等曲調以及表演方式,形成了新的劇種——京劇。道光年間,在徽劇和漢劇合流的基礎上,融合各種地方戲曲優點的京劇產生。同光年間,京劇走向成熟。程長庚、譚鑫培等京劇藝人號稱“同光十三絕”。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