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師范大幅增加公費師范生計劃 開設多個交叉班與直博班
2019-05-22 13:32:03陽光高考網
大幅增加公費師范生計劃 開設多個交叉班與直博班
——訪華中師范大學招生與就業工作處副處長曾艷梅
摘要
2019年招生計劃4700人,其中公費師范生計劃1600,較2018年增加600人。美術學公費師范生新增4個招生省份,分別是貴州、遼寧、四川、福建。通過大類招生進校的學生根據各個學科課程安排和個人意愿,可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進行專業分流。學校開設了“文學歷史直博班”、“數學物理直博班”、“英才直博班” 3 個直博班,實行本碩博一貫制培養。開設了法學經濟學交叉班、數學經濟學交叉班、化學生物交叉班、化學物理交叉班。
一、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學校基本情況。
曾艷梅:用四個短語簡要介紹一下。
百年文化沉淀。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是在1903年創辦的文華書院大學部、1912年創辦的中華大學、1949年創辦的中原大學教育學院的基礎上,1951年組建公立華中大學,1952年改制為華中高等師范學校,1953年定名為華中師范學院,1985年學校更名為華中師范大學,并由中原大學創始人之一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校名。學校在百余年的發展中既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又汲取了外來文化的養分,更弘揚了革命文化教育的傳統,形成了“忠誠博雅、樸實剛毅”的華師精神,為國家培養了近30萬優秀人才。
學科優勢明顯。學校現有2個“雙一流”學科,即中國語言文學和政治學。國家重點學科8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22個,中國語言文學和物理學等15個專業設有博士后流動站,有21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1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碩士學位授權二級學學科,92個博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178個碩士學位授權學科專業。現有教職工3471人,專任教師1966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240人,博士生導師342人,專兼職院士、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教學名師”、“千人計劃”入選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等各類國家級人才40人。
科研實力雄厚。“十三五”以來,學校科研項目數量和經費不斷增長,科研獎勵穩步提升。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方面,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數排名穩定在全國高校前10位,教育部年度項目立項數近10年4次排名全國第一,近五年保持全國排名前五。湖北省社科基金年度項目立項數連續8年全省排名第一。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獎獲獎總數,連續三屆位于全國高校前10位。第五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2016年)全國并列第五。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獲獎數,連續五屆位居湖北高校前2位。累計發表SCI論文3500余篇,在Science、PNAS、PRL、JACS等有關學科高水平代表期刊上發表論文30多篇。累計獲得教育部、湖北省科技獎勵24項,其中自然科學獎一等獎4項、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
教育特色鮮明。學校努力體現“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創新型”的現代人才培養思想,突出學生知識、能力、綜合素質的整體優化,大力倡導創新教育及實踐能力的培養,實行本科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實施彈性學制、素質學分制、主輔修與雙學位制,重視實踐教學,提倡文化育人,實現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有機結合。校園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學生社團活動十分活躍。多年來,學校形成了“博學、博愛、博雅”的“三博”校園文化,140個學生社團活躍其中,“創新杯”科學文化節、“樹人杯”藝術文化節、“一二?九詩歌散文大賽”、“聶紺弩杯”大學生中華詩詞邀請賽、華大藝術團專場匯報演出、“博雅大講堂”“一二?九詩歌散文大賽”“桂苑之歌”等成為我校傳統的校園文化活動,在武漢乃至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了廣闊舞臺。
二、今年學校招生政策有哪些特點?
曾艷梅:一是招生總計劃不變,公費師范生計劃大幅增加。2019年我校的招生計劃是4700人。其中公費師范生計劃1600,較2018年增加600人。美術學公費師范生新增4個招生省份,分別是貴州、遼寧、四川、福建。
二是大類招生。首先,招生類別上有公費師范、非公費師范和非師范。非公費師范主要是為了滿足那些愿意就讀師范專業又不愿意受到公費師范政策限制的考生的選擇。其次,通過大類招生進校的學生根據各個學科課程安排,在大一或者大二基礎課程結束后,根據個人意愿,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進行專業分流。
最后,交叉培養、直博培養,學校開設了“文學歷史直博班”、“數學物理直博班”、“英才直博班” 3 個直博班,實行本碩博一貫制培養。開設物理學基地班、歷史學基地班、漢語言文學實驗班等3個實驗班,旨在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研究性人才。開設了法學經濟學交叉班、數學經濟學交叉班、化學生物交叉班、化學物理交叉班,旨在培養復合型高級專門人才。
三、請介紹一下學校的特色專業以及轉專業政策。
曾艷梅:我校的物理、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進入ESI國際學科排名全球1%學科,政治學、教育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心理學、社會學位全國排名前十學科。我校有“雙一流”學科2個,中國語言文學和政治學。國家重點學科8個,分別為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教育學原理、漢語言文學、中國近現代史、理論物理、農藥學、文藝學。
專業對于考生而言,十分重要,在這里,我重點介紹一下我校的轉專業政策,學生進入我校后,如果感覺專業不太適合自己有多種解決方式:
一是我校每年12月份組織轉專業考試,學生提出申請,并通過考試實現轉專業,每個同學大一和大二分別有一次機會實現轉專業的愿望。轉專業只需申請和通過考試和面試。
二是學生在校期間,除主修專業外,還可以根據個人的興趣和就業的考慮,選擇其它專業的課程學習并取得相應學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校和其他六所在漢部屬高校實施了聯合輔修政策,學生可選擇其他部屬高校的某一專業作為自己的輔修專業,根據修讀情況申請第二學士學位。
三是我校大部分專業仍實行大類招生,學生一年級或者二年級學習完相關專業的基礎通選課程后,根據個人興趣特點,按照雙向選擇的原則進行專業方向分流。因此,在充分了解學校和專業,對自我的客觀全面的了解和評價的基礎上再來進行院校和專業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