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3)
2019-05-20 18:07:36黑龍江省教育廳
五、招生計劃
24.經教育部批準(或備案)的具有普通高等學歷教育招生資格的高校,根據教育部匯總公布的年度專業設置備案和審批結果,在國家核定的普通高等教育年度招生規模內,可按有關計劃編制工作要求以及招生章程確定的招生計劃分配原則和辦法編制本校的分省(區、市)分專業招生計劃(即招生來源計劃),并報主管部門審核。
25.高校經向其主管部門申請,并經教育部核準備案,可面向部分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用人單位安排少量定向就業招生計劃。高校須與定向就業單位簽訂符合有關規定的協議書。嚴禁虛假定向或利用定向就業招生向考生收費。定向就業招生計劃應面向全省招生。
26.安排跨省(區、市)招生的本科高校,在國家核定的年度招生規模內,可以預留少量計劃,用于調節各地統考上線生源的不平衡。預留計劃不得超過本校本科招生計劃總數的1%。凡有預留計劃的高校,須將預留計劃數報其主管部門審核,匯總后報教育部備案。同時,高校須將預留計劃數及其使用原則等向社會公開。
27.高校按教育部有關計劃編制的原則、要求、統一的信息標準及“全國普通高校招生來源計劃網上管理系統”編制本校的招生來源計劃后,應當按時報送其主管部門。
28.省招考院依據教育部分送的招生來源計劃,與各有關高校核對分專業計劃及其說明,并負責及時、規范、準確、統一地向社會公布有關招生計劃信息。
29.除按計劃管理辦法允許不做分省計劃的招生類型外,各高校招生來源計劃均須經教育部匯總分送,省招考院負責向社會公布,未經教育部分送和我省公布的招生計劃一律不得安排招生。
六、招生章程
30.高校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有關規定制訂本校的招生章程。
31.高校的招生章程是高校向社會公布有關招生信息的必要形式,其內容必須合法、真實、準確、表述規范,且必須經高校的主管部門依據國家有關法律和招生政策規定進行核定后方能向社會公布,一經公布不得擅自更改。各高校在招生宣傳(廣告)中應當準確描述本校的辦學類型、層次,使用與辦學許可證或批準文件相一致的學校名稱,不得使用簡稱。學校法定代表人應對學校招生章程及有關宣傳材料的真實性負責。高校依據招生章程開展招生工作。
32.招生章程主要內容包括:高校全稱、校址(分校、校區等須注明),層次(本科、專科),辦學類型(如普通或成人高校、公辦或民辦高校或獨立學院、高等專科學校或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等),招生計劃分配的原則和辦法,預留計劃數及使用原則,專業培養對外語的要求,身體健康狀況要求,進檔考生的錄取規則(如有無加試要求、對加分或降低分數要求投檔及投檔成績相同考生的處理、進檔考生的專業安排辦法等),學費標準,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及有關程序,頒發學歷證書的學校名稱及證書種類,聯系電話、網址,以及其他須知等。
有關高校制定的特殊類型招生辦法須符合相關規定,且不得與本校招生章程內容相違背。
七、填報志愿
33.考生應在認真閱讀有關高校的招生章程及省招委會公布的招生規定后,依據《黑龍江省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的要求,結合本人志向在規定時間內填報志愿,并對所填報志愿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承擔責任。考生必須本人填報志愿,不得委托他人代報,且不得放棄本人所報志愿。因考生本人疏漏或失誤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擔。各級招考辦和高級中等教育學校要組織力量加強對考生志愿填報的政策解讀和技術指導。考生填報志愿結束前各級招考辦不得將考生高考成績提供給高校。
34.我省考生在高考成績公布后采取網上填報志愿的方式,分三次填報高考志愿。
第一次:填報文史類和理工類提前批次錄取的高校和專業志愿:軍隊、公安、司法本科高校,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專業),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招飛本科高校及專業;貧困地區定向招生本科專項計劃的高校;藝術類本科提前批次、藝術類本科第一批次、藝術類本科第二批次錄取的高校和專業志愿;
第二次:填報文史類和理工類本科第一批次、本科第二批次和體育類本科批次錄取的高校和專業志愿。參加高校自主選拔錄取(含高校專項計劃)、高水平藝術團、高水平運動隊測試合格的考生在特殊類型招生錄取院校志愿欄中填報志愿。
第三次:填報文史類和理工類本科第三批次、高職(專科)提前批次、普通高職(專科)批次和藝術、體育類高職(專科)批次錄取的高校和專業志愿。
35.凡參加少年班考試的考生以及被高校保送、運動訓練、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高校單獨招生錄取的考生,不準填報高考志愿。
36.文史類與理工類、藝術類與體育類之間不允許跨科類兼報。藝術類和體育類考生可以兼報文史類和理工類,但文史類和理工類考生不可兼報藝術類和體育類。違規填報志愿影響考生錄取的,由考生本人負責。
37.批次所設志愿投檔結束后,高校未完成的招生計劃由省招考院在“黑龍江省招生考試信息港”網站上公布并公開征集志愿,考生登錄網站查詢后,未被錄取且成績(含照顧政策分)達到征集志愿分數線的考生,在規定的時間內憑密碼網上填報征集志愿。
38.考生填報志愿的密碼是確保考生志愿信息安全的重要資料,密碼必須由考生本人保管,因密碼保管不當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