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走出200多位兩院院士
2019-05-18 21:47:10網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整理
遭遇倒春寒,小雨淅瀝,天氣濕冷,我們從復旦趕往上海交通大學。高架橋上有點堵車,足足用了一個小時才到達學校。當我們打著傘走進校門時,一座經雨水洗刷的歐式建筑映入眼簾。那是學校的圖書館,紅白相間,端莊威嚴,高貴典雅。
就是這所傳承110年深厚文化傳統,充滿現代科學氣息的大學,走出了200余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那可是代表中國最高學術水準的頭銜。如今,正在上海交大挑起教學和科研大梁的有35位院士。
飲水思源 愛國榮校
每所大學都有其獨特的精神內涵。上海交大用110年光陰之劍鑄造了其獨特的精神品格——“心系國家之信念、不言放棄之品格、治學嚴謹之風氣、自主創新之道路”。
19世紀末,作為上海交大前身的南洋公學同黃海之濱的北洋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等新式學堂一起,使中國幾千年的教育史發生了歷史性變化。
徐家匯校區,歷經百年發展,從中國傳統風格的一橋、一門和幾間民房,變為西洋風格的中院、上院、下院、圖書館和總辦公廳,再到現代風格的包兆龍圖書館、浩然高科和機械樓。
2005年7月,上海交通大學與上海第二醫科大學合并,組建了新的上海交通大學,同時成立了新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學校現有20個學院和2個直屬系,本科專業6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2個,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4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67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碩士授權點10個,博士后流動站23個。
細雨中,我們依稀看到盛宣懷、唐文治、李恭卓、錢學森、李叔同、林同炎等人的身影,仿佛領略到交大師生勵志圖強、服務社會、治國平天下的豪情。
一個多世紀以來,上海交大以“飲水思源、愛國榮校”為校訓,形成了“起點高、基礎厚、要求嚴、重實踐、求創新”以及“努力拼搏、敢為人先、與日俱進”的精神品格,為國家和社會培養了10多萬優秀人才。
求真務實 敢為人先
上海交通大學是造就科學家的搖籃。6位“兩彈一星”功臣從交大校門走出;200余位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都以交大學子為榮。上海交大6年時間榮獲7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交大學子的驕人業績與“求真務實、敢為人先、與日俱進”的校風分不開。錢學森有一次參加力學考試,當時,老師準備給試卷打100分,錢老發現自己在推算公式時把“Ns”簡寫為“N”,立即請求老師扣去4分。這張96分試卷象征“求真務實”,被老師珍藏了40多年,直到1980年春天,老師才將它捐贈給學校。
2005年12月,上海交大又有三位學者獲得院士稱號,至此,學校兩院院士已有35名。學校廣泛推行名師、教授上講臺制度,院士親自給本科生講課。中國工程院院士阮雪楓給本科生開了一門課,親自主講。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張煦多年來一直堅持跟新生座談科學與人生。“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張文軍教授、在世界上第一次發現一類恒齒缺失病“賀——趙缺陷癥”新疾病的新院士賀林教授,也走上教學第一線。
如今,治學嚴謹、學術造詣高深的老教授,富于創新精神、站在學科前沿的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出類拔萃、充滿活力的青年教師,正引領交大學子步入科學殿堂。
學分互認 學位互授
站在上海交大校園里,還能感受到濃郁的國際化辦學氛圍。學校要求每個學院至少和一個世界知名大學進行合作,開展科學研究,共同培養國際化人才。
學校聘請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朱棣文、曼德爾等400多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世界著名學者為名譽教授和顧問。與海外20多個國家合作,建立100多個校際合作項目,開展學分互認,學位互授等;建立國際交換生項目10多個,每年互派學生300多人;在海外建立10多個實習項目,為大學生開拓國際視野。
如今,上海交大的學科發展目標是建成具有國內一流水平,并有較大國際影響的綜合性、研究型、國際化大學,繼而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
今年本科在京招63人
上海交大招生辦公室副主任錢奇城說,2007年上海交大在京招生63名。其中校本部招本科生45名,醫學院招本科生18名。今年,上海交大本科招生采用兩個招生代碼,即上海交通大學校本部(代碼10248)和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代碼19248),他們分別列計劃、分別錄取。
“自強首在儲才,儲才必先興學。”公平、擇優錄取,是上海交大招生準則。今年學校繼續實行計算機網上錄取,招生以高考成績為主要依據,德、智、體、美全面考核,然后根據考生填報的專業志愿順序擇優錄取。
學校理科實驗班類(教改聯讀班)、電子信息科學類(本碩連讀試點班)、生命科學與技術基地班、臨床醫學八年制(法語班)等特殊班今年僅收第一專業志愿填報者,考生以高考原始分(不含地方政策加分和學校加分)排序錄取。
為了鼓勵全國各地優秀應屆高中畢業生報考上海交大,學校出臺相應政策。高考成績名列當地省前30名(高考原始成績,不含各類加分)的優秀學生,進校后3個月內,可在全校范圍內重新選專業或學院(包括各類試點班),學校對進入實行按院招生的有關學院考生,在平臺分流時滿足其專業志愿。名列省前5%(按高考原始成績,不含各類加分)的優秀考生,進校后3個月內,可在全校范圍內重新選專業或學院(不含各類試點班),對進入按院招生的考生,學校在平臺分流時滿足其專業志愿;名列省前10%(按高考原始成績,不含各類加分)的優秀考生,對進入按院招生的考生,進校后學習成績合格,在平臺分流時滿足專業志愿。
據悉,上海交大教學采用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絕大部分學院繼續按學院或學科大類招生,按學科大平臺進行培養。學生進校后,一般在一年半左右,根據學生學習成績和志愿,按學校有關規定在所在學院所屬的專業中選擇專業,學生進校一年后,第二次選專業(學院)的規定繼續執行,所有學生均可提出申請轉專業(學院)。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