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知識點: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建立
來源:網絡資源 2019-05-18 13:46:26
五四運動與中國共產黨的建立
知道:
五四運動的時間、簡單經過及結果:
1919年,巴黎和會拒絕中國的合理要求,決定將戰敗國德國在中國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5月4日,北京學生在天安門前集會和示威游行,學生們高呼“外爭國權,內懲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等口號,要求拒簽和約,懲辦親日派官員。運動很快波及全國。6月,為聲援學生,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運動的主力由學生變為工人。北洋政府迫于壓力罷免了親日派官員曹汝霖、張宗祥和陸宗輿的職務,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勝利。
理解:
1.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概況及意義:
1)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會議的最后一天在移至浙江嘉興南湖。大會確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綱領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大會選舉陳獨秀為中央局書記。
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從此,中國革命面目煥然一新: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新的領導階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新的革命力量——工人、農民和人民大眾;新的奮斗目標——建立共產主義社會。
2.中共“二大”的意義:
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開,大會確定,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黨的最低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中共“二大”在全國人民面前第一次提出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綱領,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進一步結合的重要標志。
運用: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
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在運動中,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歷史舞臺,顯示了偉大的力量。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準備。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