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知識點:維新變法思想及作用
來源:網絡資源 2019-05-17 12:08:43
1)早期維新思想:最初支持洋務派和洋務運動,王韜、鄭觀應為代表人物,隨著中法戰爭的失敗,早期維新派開始提出改良政治、實行君主立憲制度的要求,還主張發展工商業。這些主張對當時知識分子的思想注意力從工商科技轉移到政治制度方面起到了啟蒙作用,但未能形成系統和付諸實踐。
2)維新思想的發展:(19世紀90年代以來)
①背景:民族工業的發展;民族資產階級的形成;先進人士西學知識的增長促使資產階級維新思想有進一步的發展。
②代表人物及思想:A、康有為,著有《新學偽經考》《孔子改制考》等,借用經學外衣、利用孔子權威來否定專制統治的思想基礎,為維新變法提供合乎傳統文化價值的理論依據;其思想產生了“大颶風”和“火山大噴火”般的巨大影響。
B、梁啟超,突破康有為理論的束縛,積極宣傳民權思想,用進化論闡述君主立憲取代君主專制的必然性。
C、譚嗣同。極力批判專制君權、宗法等級制度及綱常禮教,倡導男女平等,堪稱維新運動的勇士。
D、嚴復,系統傳播西方思想文化的第一人,提出“自由為體,民主為用”主張,借用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原理闡述維新變法的重要性。
③維新派與頑固派進行論戰;內容包括要不要維新變法,要不要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制度、要不要廢“八股”、提倡西學、改革教育制度等;這場論戰使維新思想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形成了一次影響深遠的思想解放運動,為中國文化的發展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3)維新思想的影響:①維新思想是在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發展的過程中,隨著民族危機的加深而產生發展的,它將變法圖存與發展資本主義相結合,反映了這一時期的社會主題和政治要求②是先進中國人西方學習進一步深入的表現,突破了“開眼看世界”“中體西用”的物質層面,深入到制度層面
③維新思想極大的沖擊了封建思想,動搖了封建社會的理論基礎,有力地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開展,成為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④但由于民族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決定它并沒有徹底批判封建傳統文化。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