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知識點:兩極世界的形成
來源:網絡資源 2019-05-17 09:05:22
一、從盟友到對手
美國“冷戰”政策形成的背景
1、原因:
(1)雅爾塔體系確立:
斯大林、羅斯福、丘吉爾(從右至左)出席雅爾塔會議
1945年2月4~11日,蘇、美、英3國政府首腦在蘇聯克里木半島雅爾塔舉行的國際會議。又稱克里米亞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I.V.斯大林、美國總統F.D.羅斯福和英國首相W.L.S.丘吉爾以及3國外交部長 、三軍總參謀長和顧問們。
會議的主要內容有: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懲辦戰犯,實現戰后德國民主化,準備在戰后成立聯合國,蘇聯在歐戰結束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等等。
討論了徹底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懲辦戰犯,實現戰后德國民主化,準備在戰后成立聯合國,蘇聯在歐戰結束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等問題。
除雅爾塔會議外,美英蘇三巨頭在二戰期間還召開了其他國際會議
在1943年底召開了德黑蘭會議,1945年7——8月間召開了波茨坦會議。
◆概念: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期,在雅爾塔等國際會議上,美、英、蘇等國討論了結束戰爭、處理戰爭遺留問題和戰后和平等問題,達成若干協議,形成的以美、蘇為主導的國際關系新體系,即雅爾塔體系。具體包括:美、蘇、法、英四國分區占領德國,蘇聯租用旅順和大連和海軍基地,日本的千葉群島(北方四島)交給蘇聯等等。
◆基礎:美蘇均勢
“二戰”后,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 與軍事力量。軍事上,美國不但壟斷了原子彈, 還擁有1200多萬軍隊, 30艘航空母艦和1000多艘其他戰艦;在世界各地建立了近500個軍事基地。經濟上,美國擁有最雄厚的工業實力和最豐富的黃金儲備,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體系。
戰后初期,蘇聯總兵力接近美國,建立有強大的軍事工業,僅作戰飛機的年產量就達40,000架,蘇軍駐扎在歐亞許多地區。在戰爭中,蘇聯大大擴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東歐領土。1949年9月25日,正式宣布第一顆原子彈制造成功,蘇聯成為戰后唯一能與美國抗衡的大國。
◆實質:在美蘇軍事實力均勢的基礎上,劃分了美蘇的勢力范圍。
◆作用: 這些協議確立了二戰后以美蘇為主導的國際關系新體系即“雅爾塔體系”,它奠定了戰后世界兩極格局的框架。雅爾塔體系標志著以歐洲為中心的傳統的國際格局被美蘇兩極格局所取代,國際關系進入了一個新時代。(世界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國際力量對比的重大變化)
(2)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了世界主要國家政治力量的對比關系(根本原因)
二戰后,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力量如何變化?
、俣鸷螅鳉W和日本的政治力量普遍衰落,而美國卻擁有強大的經濟、軍事力量,成為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
二戰后蘇聯成了公認的世界一流的軍事強國。
、谔K聯的實力不斷增強,社會主義國家在世界上的影響日益增大,引起了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的敵視。
二戰后,歐亞地區先后有12個國家走上了人民民主道路,其中東歐8個(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捷克斯洛伐克、波蘭、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亞洲4個(蒙古、朝鮮、越南、中國)。這說明,社會主義國家已越出一國范圍,社會主義力量不斷擴大,在世界上的影響日益增大。
1943年的德黑蘭會議上,英國首相丘吉爾說過一句話:“我的一邊坐著把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的巨大的俄國熊,另一邊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間坐著的是一頭可憐的英國小毛驢。”
(3)美蘇兩國在社會制度和國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劇,蘇聯成為美國稱霸世界的最大障礙。(直接原因)
二戰結束后,法西斯勢力被消滅,美蘇戰時合作基礎消失了。戰后美國的國家利益是穩定資本主義制度,維持它在世界的霸主地位。
二戰后蘇聯實力不斷增強,而且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力量也在不斷發展。蘇聯戰后的目的在全世界擴大共產主義勢力,爭做世界霸主。這引起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敵視。雙方矛盾不可調和,雙方無法繼續合作,美蘇兩國從盟友變成了對手。在美蘇均勢基礎上二分天下,形成了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同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全球對峙的兩極格局(世界)。
(4)主觀:戰后美蘇兩國都抱有在世界范圍內擴展勢力的戰略目標。
美國確立了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
“美國今天是一個強大的國家,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比它強大。……這意味著,我們擁有這樣的力量,就得挑起領導的擔子并承擔責任。” ——杜魯門
蘇聯,支持被壓迫民族的革命斗爭,擴大社會主義的影響,壯大社會主義的力量。
2、冷戰開始:
那么什么是冷戰呢?它的是如何開始的呢?
“冷戰”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
(1) 含義: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的一切敵對行動。
目的:進攻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遏制共產主義
(2)信號:丘吉爾的“鐵幕演說”
這是1946年英國前首相丘吉爾在美國密蘇里州富爾頓發表的演說詞。他對在二戰時還是盟友的蘇聯大肆攻擊,呼吁西方國家共同對付蘇聯。這次演說發出了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冷戰”的最初信號。
(3)開始標志:杜魯門主義(1947年3月)(政治表現):
1947年3月,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國會發表演說,提出要以“遏制共產主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些政策和綱領后來被稱為“杜魯門主義”。它的出臺,表明美國公開放棄同蘇聯合作的政策,標志著“冷戰”的正式開始。
美國除了政治上對蘇聯等社會主義采取敵對措施外,在其他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呢?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針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敵對,有什么反應呢?兩級世界最終是如何形成的呢?
二、兩級世界的形成
美蘇“冷戰”
美國除了政治上對蘇聯等社會主義采取敵對措施外,在其他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呢?
(一)馬歇爾計劃(經濟表現) :
美國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在經濟上實行了什么樣的冷戰措施?
美國應該盡力協助世界回復至經濟健全的常態,沒有它,也就沒有政治的安定,沒有牢固的和平。我們的政策不是反對任何國家、任何主義,而是反對饑餓、貧窮、悲慘、混亂。……美國政府未來的援助,應該不僅是緩和物,而是徹底的治療。我們相信任何政府誠意協助工作的,必會得到美國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撓他國復興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們的援助。
──馬歇爾1947年6月在哈佛爾大學的演說
1、馬歇爾計劃
(1)概念:
1947年6月5日,美國國務卿馬歇爾借出席哈佛大學畢業典禮并接受名譽學位的機會,提出美國幫助歐洲復興的建議,即“馬歇爾計劃”。討論馬歇爾計劃的經濟會議于7月12日至15日在巴黎舉行, 除蘇聯及其東歐盟國以及西班牙外的16個歐洲國家參加了會議。
從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個國家接受了美國130多億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贈予,
10%是貸款。因此丘吉爾把“馬歇爾計劃”稱為“人類歷史上最慷慨的舉動”。
2、馬歇爾計劃要解決歐洲什么問題?美國實行此計劃想達到什么目的?其根本目的又是什么?
(1) 目的:
幫助西歐恢復經濟;扶持和控制西歐國家;還企圖用馬歇爾計劃拉攏東歐國家。
根本目的:穩定資本主義陣腳,遏制共產主義
(2)提出者:美國國務卿馬歇爾
馬歇爾計劃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立
馬歇爾計劃是杜魯門主義的大規模運用,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杜魯門主義表現為公開赤裸裸的反共反蘇,而馬歇爾計劃則采用隱蔽的經濟手段來穩定資本主義制度,控制歐洲,聯合西歐各國共同反共反蘇。
(二)成立北約(軍事表現):
(1)時間、國家、地點、條約:
提問:除此之外,美國推行“冷戰”政策還有其他方式嗎?
生:有。1949年,美、英、法等12國在華盛頓簽訂了《北大西洋公約》,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簡稱“北約”.
(2) 性質:
矛頭指向蘇聯和東歐國家,實行集體防衛原則,是一個反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軍事政治集團。
北約成立后,美控制北約,把西歐各國納入美國全球戰略的軌跡。從軍事上加強了對西歐的控制!侗贝笪餮蠊s》“各締約國同意對于歐洲或北美之一個或數個締約國之武裝攻擊,應視為對締約國全體之攻擊“,標志著資本主義陣營的形成,加劇了冷戰的程度。
(3)影響:它的成立是美國遏制蘇聯、稱霸世界的重要行動,加劇了“冷戰”的程度。
二戰后初期的世界形勢的基本特征:雅爾塔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兩極格局的基礎;美國實施“冷戰”政策,對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進行遏制。
蘇聯采取的針鋒相對的措施有哪些?
經濟上針對馬歇爾計劃成立成立經互會、軍事上針對北約成立華約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