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頻被亮“紅牌”,這些專業就業真的很難!
2019-05-15 20:13:17網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整理
在去年破了700萬大關后,高校畢業生人數在今年一躍達到749萬,增長勢頭不減。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教育部門及各相關研究機構對部分專業亮起“紅牌”,頻發預警。
“紅牌”專業的那些事兒
自2010年始,致力于大學生就業數據挖掘的麥可思研究院根據前3年綜合考量的數據,每年發布一個本科和高職的代表性專業預警榜。
2011年的預警榜與前一年相比,“紅牌”專業從類目到排序均一模一樣;2015年的榜單則較上一年度的榜單變動最大,生物技術、動畫兩個專業退出“紅牌”序列,應用物理學、應用心理學及音樂表演首度上榜。
分析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數據可以發現,“綠牌”專業每年均有較大變化,但基本均為工科專業,而“紅牌”專業較為“穩定”,變化不大。
麥可思研究院的專家馬妍這樣解釋榜單變化的原因:一方面與社會經濟的總體情況是相關的,其次是國家政策對于產業、行業的影響,還有就是該專業總體的開設數量,是否出現某專業開設過于密集的情況,以及其他一些影響因素。她同時說,三類專業沒有具體的邊界,但是有些“紅牌”專業表現出“持續性”。
冷門專業難找對口工作
北京理工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楊東平解釋道:“不好就業的專業分兩類,一類是畢業生數量嚴重過剩,大規模擴招、擴建導致其成為‘紅牌’專業;第二類要看其學科的屬性,比如哲學、歷史學,這些專業本身比較小眾。”
智聯招聘《2015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從已簽約的學生處調研得出,近四成大學畢業生就業并不對口。相比之下,工學專業、醫學及管理學,因其知識實用性較高及行業排他性較強,就業對口率均在60%以上。
大學設非優勢專業現象常見
理工大學設文史院系,語言院校“發展計算機”,此類現象比較常見。北京外國語大學就業中心一位老師認為,這一現象有一定的合理性,要結合每個學校特點去分析專業的競爭優勢。
經統計發現,不少特色院校建系辦學的初衷正是依托和發展自身原有的優勢。北京外國語大學主打國際新聞與傳播,中國農業大學媒體傳播系以農業與鄉村傳播為特色,北京體育大學建立體育傳媒系,立足“大體育、專新聞、泛傳播、全媒體”,與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互動較多。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表示,專業性不強是源于專業資源水平不夠,“資源很好就沒有這種情況了,比如清華的文科專業,水平并不低,學校性質不起決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