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則知識點及常見試題(3)
來源:網絡資源 2019-05-05 13:58:26
八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注解:曾子說:“有抱負的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或責任),路途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直到死才停止,這不也是很遙遠嗎?”
重點字詞解釋:
弘毅:胸懷寬廣,意志堅強 :剛強,勇毅
仁: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已:結束
九則: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注解:孔子說:"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葉的。" 深刻含義:人們要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也以松柏為喻,談人應當具備堅毅的品格!
重點字詞解釋:
之:這里的之是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變成偏正結構,不譯或勉強譯作“的”。
歲寒:一年中的寒冷季節,深冬
然后(古今詞):然 ,后。意思是分開來解釋的。然,這樣。后,以后。
士:有抱負的人。
本段理解:
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種堅貞不屈、不隨俗流、保持節操、堅韌不拔的社會現象。
十則: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注解:子貢問道:"有沒有可以終身奉行的一個字呢? ”孔子說:“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強行加于別人身上。”
重點字詞解釋:
一言:一個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許。恕:用自己的心來推想別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愛待人。
欲:喜歡,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論語》十則練習題
(1)《論語》是記錄__________的一部書,是__________家經典著作之一。孔子,名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____時期__________國__________人,我國古代偉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書五經”中的“四書”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活中用來教育人們要謙虛,不要狂妄,不懂裝懂時,我們常引用《論語》十則中孔子的話: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4)《論語十則》中,指出學習與思考必須緊密結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生活中,我們要表示應當向有長處的人學習,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來表示;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