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復習方法:歷史知識點民主歷史過程
2019-04-28 23:11:07網絡資源
(一)、寫進法律文獻的民主
1. 從思想走向法律的民主
(1)近代民主思想的主流:天賦人權思想、人民主權論、人人生平等.
(2)近代民主化一般歷程:通過民主運動的推動和傳播,民主理論變成法律
2.英國《權利法案》:標志著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基本框架形成。
3.美國《獨立宣言》:宣告了美國的獨立,著重表述了天賦人權和人民主權的思想,開辟了美國民主化道路。
4.法國《人權宣言》:體現的自然權利、“主權在民”、法制原則和自由原則等思想是啟蒙思想的精華,它把資產階級對民主和自由的追求推進到一個新階段。
(二)、實現民主的政治構建
1.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與完善
(1)議會制的確立:《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的頒布使議會成為國家最高權力機關;議會改革使議會權力重心由上院向下院轉移。
(2)責任內閣制:行政權由英王向責任內閣轉移,內閣逐漸擺脫國王控制,只對議會負責,完善了英國君主立憲制。
(3)兩黨制的出現和完善:有利于政府權力和平有序地交接,避免了暴力和社會動蕩,維持了英國政局的長期穩定。
2法蘭西的共和政體:1875年,法國國民議會通過憲法,最終確立了共和政體。
3.美國式的資產階級民主——1787年憲法
(1)背景:啟蒙思想的影響;美國獨立之初,邦聯政府對內不能解決經濟、社會問題,對外不能應付英國、西班牙的威脅,出現了嚴重的政治危機;1786年謝司起義爆發。
(2)內容:
①中央政府的構建原則——“三權分立”
②美國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則:天賦人權、人民主權、三權分立、聯邦制和法治原則。
(4)影響:有利于維護美國的獨立和統一,有利于美國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穩定和民主政治的發展;它所確立的資產階級民主政體,也為資產階級政治統治的鞏固與完善奠定了重要的法律基礎。
(三)、近代中國創建民主制度的斗爭
1.公車上書 ——使資產階級維新運動由思想理論傳播發展為政治實踐。
2.百日維新——近代中國人對民主政治的實踐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3.推翻帝制——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
【深入解讀】
重難點解析
1、英國責任內閣制的特點。
①.內閣由議會下院的多數黨組成,多數黨的領袖擔任首相。
②.內閣對議會負責,不對國王負責。
③.內閣如果失去了下院的支持,首相必須辭職。
④.內閣是英國政府的核心機構。
2、英國代議制民主政體的特點。
①歷史悠久,具有連續性。議會起源于13世紀,《權利法案》確立了議會主權至上的原則。19世紀的議會改革逐漸完善了議會制度。
②具有漸進性。英國的代議制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調整和完善的。
③具有創新性。議會、內閣制、政黨政治是代議制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是英國人將傳統與現實相結合,不斷調整、改造而創建的。
④是一種間接民主。由公民選舉的代表組成代議機關,由代議機關負責行使權力,公民參與民主是間接和有限的。
⑤具有包容性和較大的自由度。國王、議會、政黨、民眾之間有較強的相互包容性,很少出現法國那樣的過激行動。
⑥國家權力的中心在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