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復習方法:地理各要素之間的聯系
2019-04-27 21:13:11網絡資源
1.地形與氣候
(1)地形對氣溫的影響
海拔越高,氣溫越低。產生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觀.在中低緯高山地區表現尤其明顯.
(2)地形對降水的影響
山地迎風坡降水豐沛.而背風坡形成雨影區,降水稀少。
(3)地形對氣候類型分布的影響
南北走向的山地,對海陸之間的氣流交換有阻礙作用.使沿海地區氣候類型的分布呈狹長帶狀特征.如南北美西海岸。而東西走向的山地使氣候類型分布向內地延伸,如歐洲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分布。
(4)氣候對地形的影響
①主要是高寒地帶,氣候寒冷,冰蝕地貌廣布;
②沙漠地帶.降水稀少,溫差大.風力作用強,風蝕地貌.沙漠廣布:
③濕潤地帶.降水較多.流水作用強大、普遍.既有侵蝕作用形成的地貌(溝谷).又有沉積作用形成的地貌(三角洲、沖積平原)。
2.地形與河流
(1)地形影響河流走向、水系形狀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河流自西向東;
德國地勢南高北低,河流自南向北;
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形成放射狀水系:
四川盆地中部低、四周高,形成向心水系:
亞馬孫平原南北兩側地勢高,形成樹枝狀水系。
(2)地形影響河流落差
在流量一定的情況下.不同地區的河流價值體現不同:在山區.流速較大,水能資源豐富:在平原地區.水流平穩.航運價值較大。
(3)河流對地形的影響
流速大的山區.侵蝕作用強烈:流速較慢的平原地區.沉積作用顯著。
3.河流與氣候
(1)氣候要素中的降水.氣溫直接影響河流的流量和冰期。雨季長、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反之.河流流量小。冬季最低月平均氣溫0℃以上.河流無結冰期:反之.河流有結冰期,而且氣溫越低,冰期越長。
(2)降水的季節變化、年際變化直接影響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徑流量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
(3)我國夏季鋒面雨帶的推移影啊東部外流河汛期的長短、遲早。
4.氣候與動值物、土壤
由于各個地區所處的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互不相同.大氣環流的形勢不一樣.所受到的地形、河流的影響也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氣候類型。氣候類型不同.植被就不一樣.林中生活的動物和林下發育的土壤也就存在很大差別。
5.地形、河流、氣候與農業生產
(1)地形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1類型—>不同類型的農業
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耕作業
山區:耕作不便,不利于水土保持林業、牧業、副業
○2地形類型影響農業現代化
平原實現水利化、現代化
山地丘陵緩坡:可修筑梯田、種植業,但不易集中連片,水利化機械困難
陡坡:不能修梯田,易植樹種草
③坡度大小-->影響投入、產出比
陡坡-->修梯田的工程量增加.梯田面積小.耕作的難度加大。投人大于產出。
○4海拔不同.熱量不同.生長期不同。農作物的品種不同。
(2)河流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由于農作物不同生長階段對水分條件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需要灌溉。顯然.河流的分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很重要。世界農業發達區.多分布在大河中下游的沖積平原和三角洲上.顯然與灌溉條件有關:
(3)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①光照、降水等氣候條件對農業生產:影響極大.特別是光照條件.與農作物種類的分布、復種制度和產量關系最密切:不同地區、氣候資源條件不同.因而有不同的種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結構、熟制、配置與種植方式.如我國秦嶺-淮河一線以南以北地區種植的農作物和耕作制度就存在著明顯差異:
②氣候年際變化大的地區.農業生產常具有不穩定性:
③大風、暴雨、冰雹、寒潮、霜凍等災害性天氣也常給農業生產造成損失
6.地形、河流、氣候與聚落
(1)鄉村:從已發現的村落遺址或現代鄉村來看,它們多位于河流兩岸的階地上,或者位于兩條河流交匯處比較高爽平坦的地方。這些地方地勢較高.沒有洪水浸淹之患,且土地肥沃.靠近河流,有利于農耕、畜牧和漁獵.用水和交通也比較方便。
(2)城市:我國城市分布在地勢的第一、第二、第三級階梯上的比例大致分別是1%、32%和67%,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數都位于平原地區。因為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農耕,且有利于交通聯系和節省建筑投資,是人口集中分布區.也是城市發育的理想環境。高原山區也有城市分布,熱帶地區,低地悶熱.居住條件不利,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山區城市一般都沿河谷地或在比較開闊的低地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