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復習方法:死記不如靈活(2)
2019-04-19 20:44:56網絡資源
從政治生活角度可以歸納以下內容:
政府要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提供公共服務的職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以維護社會穩定,政府促進就業也有利于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
我國公民與國家是和諧統一的關系,國家依法保護公民的政治權利和自由,平等就業的權利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把改善民生作為保增長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了黨的性質和宗旨。
中國共產黨堅持與時俱進,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重視民生問題是科學執政的體現。
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證新生代農民工依法享有政治權利同時健全基層民主制度。
從哲學生活角度可以歸納以下內容:
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針對大學畢業生人數的增加,就業觀念和就業市場不相適應的情況,國家制定出有關的就業政策。
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正確的意識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國家可以通過不斷的完善各項政策以及引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是實現就業的重要措施。
價值觀是對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具有導向作用。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各級領導干部要努力作出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政績。
此外,還可以歸納出與文化生活相關的知識內容,同時可以從個人、國家、企業等不同的角度歸納知識點。文綜方面,盡管有時候面對題目不同,但是所聯系的知識點還是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甚至是同一個知識點,那么通過建立不同的專題,對此進行不斷的聯系和歸納,對知識點逐步會活用。
2.將關鍵詞衍生到材料和答題中
例如:胡錦濤總書記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要推動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要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多渠道多形式就業,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增強就業穩定性。健全人力資源市場,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健全勞動標準體系和勞動關系協調機制,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和爭議調解仲裁,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摘自《十八大報告》
再如: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青年才俊,卻因所學專業應用性不強而淪為就業市場上的“弱勢群體”。記者近期調查發現,在眼下的高校畢業生求職高峰期中,中文、歷史、哲學等人文社科類專業學生明顯遇冷。究竟是何原因讓文科生們成為就業市場上的“冷饅頭”?
“我學文科我無奈工作找得好失敗”如果僅從名稱上判斷,文學、經濟學、史學、政治學、法學,這些專業都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且由于“學文科”本身所富有的浪漫色彩,讓許多學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對其“情有獨鐘”。然而,四年之后的就業市場上,文科畢業生卻面臨著“盛名難副”的尷尬處境。
“早知如此,當初就不該讀文科,也不該選這個專業。”上周,在西安交通大學的一場招聘會現場,等待入場的一名西安郵電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大四女生向記者這樣抱怨道。據她介紹,從9月初加入求職大軍以來,她至少已投遞了200多份簡歷,得到的回應卻寥寥無幾,班級其他同學的遭遇也與她大同小異。目前,整個班級達成就業意向的人數尚不足一半。當記者問到將來有何打算時,她急匆匆地加入到等待進場的長隊中,“走一步看一步吧,估計這年是沒法好好過了。”
來自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699萬,比2012年增加19萬人,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畢業生最多的一年。在就業供需矛盾進一步加劇的情況下,文科生的處境則更顯尷尬。在西北大學的一場招聘會上,一位學法學的男生自嘲道:“我學文科我無奈,工作找得好失敗”。
西安市人才服務中心副主任吳強介紹說,文科生就業難現象并非今年獨有。近幾年來文科專業就業率就一直低于理工科專業,在今年全球經濟形勢低迷的背景下,文科生受沖擊更為嚴重。吳強表示,以西安地區為例,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將達到29萬,文科生占達成就業意向的畢業生不到三成。在就業特點上,財會、管理等應用型文科專業比理論性強的文史哲專業就業情況稍好,本科生就業情況優于研究生,男生優于女生,一類院校就業情況優于二三類院校同類專業。
————摘自首都畢業生就業網2013年1月6日消息
例如說以上材料可以衍生出這樣的問題
結合《十八大報告》內容,談談中央高度重視就業問題的原因。
從實現人生價值的角度,談談當前文科生怎樣應對“就業難”的現象。
大學生畢業生在遇到就業歧視時應該怎么做?
三、對關鍵詞的記憶并且將它放到命題體系中去。
例如說就業方面的問題是屬于民生內容,民生問題一直是近幾年來命題的熱點部分,除了這個關鍵詞以外,還有穩定物價、維護社會公平和正義、加強社會保障和健全安全機制、“十二五”規劃等內容。如果用類似的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那么民生這個大專題相關的一些問題就變得容易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