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復習方法:支架式教學在高一生物課堂教學中的設計與實踐
2019-04-18 09:02:18網絡資源
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 Instruction)屬于建構主義三大教學理論中的一種,是基于維果斯基“最近發展區”理論的教學模式,是一種通過搭建類似于建筑的“支架”,在高水平的人(如教師)的引導、支持下,逐步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的教學方法,在促進學生學習方面有著非常好的應用價值。為達到高中生物新課改提出的“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過程”的要求,進一步變學生被動為主動,提高高一生物課堂的學習效率,本課題通過對支架式教學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探索該教學模式在具體年級具體課堂實施的可行性,以期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并為新課改理念下的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本課題主要采用了文獻法、問卷調查法、實踐研究法、數據分析等方法,對支架式教學的理論和實踐兩大部分開展研究。在掌握相關理論的前提下,先期調查當前高一生物課堂的教學現狀和學生的學習態度,然后探討支架式教學在高一生物課上的具體實施環節,并在一線教師的指導下開展教學實踐,最后對實驗期間對照班級和實驗班級的期中、期末成績進行數據分析,結合具體課堂教學的效果反饋得出研究結論。本課題對支架式教學的研究背景、研究現狀和已有研究成果進行了分析和總結,論證支架式教學的優勢和在高一生物課堂實施的可行性,為順利開展課題作準備。接著,深入學習和研究支架式教學的基本內涵及相關理論基礎,對“支架”和“支架式教學”進行了概念界定,并詳細講述了“最近發展區”、和建構主義理論等密切相關的理論基礎,進一步對該課題的可行性進行了論證。實踐研究主要分為前期調查和教學實踐兩個環節,前期調查通過進行問卷調查、分析成績等了解實驗班級的基本情況,然后通過三個月的課堂教學,說明教學實踐的過程,同時分別針對新授課和復習課展開支架式教學的適用性探討。在實踐環節結束后,本課題進行了反思和總結。主要是對整個課題的研究中得出的結論、出現的問題等進行分析和總結,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不足進行反思,并對未來的研究方向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將近三個月的生物支架式教學實踐研究表明:支架式教學能夠顯著提高高一生物課堂的教學效果,對提高學生的生物成績有較明顯的促進作用;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學習能力、分析思維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等方面有著顯著的提高作用;對于激發學生的生物學習興趣、轉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交流和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等方面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也就是說,支架式教學模式在高一生物的課堂教學中確實存在一定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