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歷史復習知識要點歸納
2019-04-13 17:33:57本站原創
高三歷史復習知識要點歸納
一、商鞅變法的背景,目的,性質,內容和評價.
背景:
(1)經濟-奴隸主土地國有制已大多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2)階級-新興地主階級和奴隸主貴族矛盾深刻,紛紛要求改革建立地主階級統治;(3)政治-諸國爭霸,兼并富國強兵的需要;(4)理論-法家理論初步形成,要求改革變法加強集權;(5)直接-秦孝公的支持和商鞅的策略. 目的-富國強兵,爭霸天下.
性質-地主階級的封建化改革.
內容:經濟上重農抑商,獎勵耕織,廢井田,開阡陌;政治上廢特權,行軍功受爵,廢分封,行縣制;思想上燔詩書而明法令,
加強思想控制;社會上令民為拾伍,實行連坐.-全方位地廢除了奴隸社會的經濟政治制度,確立了封建社會的經濟政治制度.
評價:
積極-廢除了奴隸主貴族特權,促進封建經濟發展;加強新興地主階級中央集權;使秦國強盛起來,為統一六國奠定基礎.消極-嚴刑峻法和文化高壓政策,對后世有不良影響.
二、封建社會初期治國思想的演變和終結.
演變:
法家獨尊-戰國時期,百家爭鳴中形成了多種學派,其中法家主張改革,法治和中央集權,符合當時歷史發展的趨勢,被秦國利用來作為治國的主要依據,建立了統一的集權國家秦朝,但法家失于暴政,秦朝二世而亡. 漢初用道-秦朝亡于暴政,漢初天下凋敝,西漢采用了黃老無為思想,恢復經濟,出現了文景之治.但道家思想不利于中央集權,出現了王國問題,威脅西漢統治.
漢武尊儒-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董仲舒改造了儒家思想,吸收法家和道家,主張君權神授,天人感應.漢武帝采納改造后的儒學為治國思想,”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至此,儒家為主(表),法家為輔(里),佐之以道的治國思想形成.
認識:中國治國思想由儒法道佛組成.儒家有利緩和矛盾維護統治,法家有利加強專制集權,道家恢復經濟,佛道麻醉人民.
高三歷史知識點歸納
一、鴉片戰爭
背景: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需要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 清政府自然經濟占統治地位,政府腐敗,財政困難,軍備松弛,閉關鎖國
在正當的中英貿易中,中國處于出超地位,為扭轉貿易逆差,英方向中國走私鴉片。道光皇帝派林則徐虎門銷煙,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索
過程:1840——1842年,戰爭主要在沿海區域進行 簽訂《南京條約》及《南京條約附件》
內容:割地、賠款、開口岸、協定關稅。(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銀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英商進出口貨物的關稅,由雙方協商。)
影響:
主權和領土完整遭到破壞,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新思潮的萌發 器物(科學技術)——制度(君主立憲制和資產階級共和國)—
背景:鴉片戰爭前后,民族危機加深。為了解西方,抵御外來侵略,一批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以新的眼光審視世界。
林則徐為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編譯出《四洲志》(近代中國第一部系統的世界地理志)《各
國律例》 魏源依據《四洲志》,編寫了《海國圖志》一書,明確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學習西方的戰艦、火器、養兵練兵之法。 三、太平天國運動 時間:1851----1864
農民階級在中國南方發起的反封建、反侵略的運動,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 1851年,在廣西金田起義,拉開序幕
1853年,定都南京,標志正式建立政權。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天平天國的綱領性文件,反映了農民要求獲得土地的強烈愿望,但由于絕對平均主義,根本無法實現) 1864年,天京陷落(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 資政新篇:洪仁玕提出向西方學習,振興太平天國的新方案
評價:首次提出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設想,但未能反映農民的迫切要求和愿望,未能實行。
高三歷史知識
一、第二次鴉片戰爭
原因:列強不滿足于既得利益,企圖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借口:修約遭到拒絕 時間:1856---1860年
《天津條約》。條約規定:外國公使進駐北京,十口通商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北京條約》,增開天津為通商口岸 影響: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程度。
二、洋務運動 近代化:文明(科技)發展程度,主要指機器生產
內憂外患的形勢,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為代表的洋務派,提出“中學(中國的封建制度)為體,西學(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為用” 實質上是在不改變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進的科技,維護清朝的統治。
1、前期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一批軍事工業;江南制造總局
2、后期以“求富”為口號,為解決軍事工業資金、燃料、運輸等方面的困難,創辦一批民用工業。洋務派創辦的近代企業,標志著中國近代工業的起步,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李鴻章:上海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 張之洞: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
3、為策劃海防,建成北洋(海軍最強)、南洋、福建三支海軍。
4、為培養科技人才,創辦京師同文館等一批新式學堂,選派留學生出國,開近代教育的先河。
結果(評價):A、洋務運動沒有使清朝達到富強(洋務運動只學技術,不學制度最終失敗,甲午中日戰爭失敗標志著洋務運動失敗)。
B、引進了西方一些近代科技,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C、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