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歷史選擇題8大原則
2019-04-28 21:06:55網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整理
2018高考歷史選擇題8大原則
高考文科生在作答高考歷史部分試題時,有哪些好的答題技巧和方法?歷史答題的作答原則有哪些?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2018年的高考歷史選擇題作答原則,供參考!
高考歷史選擇題八大原則
原則一:高中歷史情景假設
我們需要從背景材料入手尋找解題的突破口。從語法的角度分析,由此可以推理出這段話體現了“言必有據”和“論從史出”兩個原則。
原則二:似是而非
破解“似是而非類”試題相對簡單一些。破解的方法是將比較混亂的文字進行梳理,得出具有邏輯性的結論。
原則三:正反并存
題中會出現互相對立的兩個動詞,解答時如果忽視其中一個就容易誤選。排除這一干擾的做法是將其中一個動詞所連帶的內容進行轉換,與另一個動詞表達的內容保持一致。
原則四:主次顛倒
此類高考歷史題提供的餅狀圖只是一個引子,解題的關鍵在于抓住餅狀圖與選項之間的對應關系。因此如果按照傳統的解題思維在題干、餅狀圖上下功夫,就會陷入誤區。
原則五:舍本逐末
此類題考查的“本”在背景材料中并沒有直接體現,題干材料只是羅列了一些具體現象,而“現象”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提供信息,但又增加了篩查選項的難度。解題時如果只集中精力與現象糾纏,很有可能誤入歧途。
原則六:魚龍混雜
破解此類高考歷史題的具體方法分為兩步:第一步是進行概念轉換,中國近現代文物保護單位空間分布圖=中國近現代重要歷史事件發生地分布圖;第二步是調用所學知識對歷史試題進行排查。
原則七:過度文藝
解答此類“文藝型”高考歷史試題的關鍵在于將解題的重點放在有史學價值的關鍵信息上。
原則八:違背常理
本題的干擾性主要體現在題中背景材料與選項和考生平時所學的內容不符。排除此類高考歷史試題干擾的方法就是暫時拋開固有的知識,認真解讀背景材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堅持論從史出。
高中歷史大題答題技巧
1、高考歷史概述型問答題
答題時注意:用詞恰當,語言簡練;合理利用階段特征;充分使用教材中的歷史學科術語,少用文學語言。
2、高考歷史比較型問答題
人物、時代、主要事跡、階級屬性、歷史地位、歷史事件、歷史現象、原因、過程、目的、性質、影響、意義。確定比較的是相同之處還是不同之處。
3、高考歷史分析型問答題
注意對背景、原因、意義和影響的分析。
原因可分為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原因,也可分為內因和外因、主觀原因和客觀原因;
意義一般是指在歷史上起過的積極作用;
影響可分為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