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9-04-29 12:46:24網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整理
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4.[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1978年底,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18戶農民為擺脫貧困,暗中自發將集體耕地包干到戶。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召開會議,決定在肥西縣山南公社進行包產到戶試點,指出:許多干部一講到包產到戶,就心有余悸,可以說談“包”色變,但農民普遍希望包產到戶,這是矛盾,必須要在實踐中加以檢驗。會議強調試點不宣傳、不報道、不推廣。1979年9月,中共中央下發文件,認為因某些副業生產的特殊需要和邊遠山區、交通不便的單家獨戶可以實行包產到戶,一般不加以提倡。1980年9月,中央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指出:“在生產隊領導下實行的包產到戶是依存于社會主義經濟,而不會脫離社會主義軌道的,沒有什么復辟資本主義的危險。”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對以包產到戶為主要形式的農業生產責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產到戶在農村迅速推廣。1980年11月,全國農村實行包產到戶的生產隊為15%;到1983年初,這一比例達到93%。
——摘編自胡繩主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等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 學知識,概括人們“談‘包’色變”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農業生產責任制改革推進的特點及改革的意義。(9分)
25.[選修3:20世紀的戰爭與和平](15分)
材料1919年1月,戰勝國在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和會,處理一戰的遺留問題,德國等戰敗國未被允許參會。5月,《凡爾賽和約》草案傳到德國后,全國上下群情激奮,柏林等地舉行了抗議示威;艾伯特總統、謝德曼總理等人,都以激烈的詞句抨擊和約。
但是,鑒于戰敗國的處境,德國還是同意接受大部分條款,同時提出加入國際聯盟、公正調查戰爭責任及修改和約等要求。戰勝國出于私利,拒絕德國的所有要求,還限其在5天內必須作出答復,否則將訴諸武力。6月,德國政府最終被迫簽署和約。簽約后,德國許多報紙都在第一版加上了表示哀悼的黑色鑲邊,并號召準備復仇。
——摘編自鄭寅達《德國史》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 學知識,概括德國針對巴黎和會與《凡爾賽和約》的訴求。(8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 知識,簡析《凡爾賽和約》對德國的影響。(7分)
26.[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15分)
材料顏真卿“少勤學業,有詞藻,尤工書”。唐玄宗時登進士甲科,歷官侍御史等職,因為人剛直,不附權臣楊國忠,出為平原太守。安史之亂爆發,其以平原一郡獨撐河北危局良久。后任刑部尚書,“軍國大事,知無不言”,“累進封魯郡公”。藩鎮李希烈反,顏真卿前往安撫,面對叛軍“不能屈節,當自燒”的威脅,憤然赴火。后被叛軍殺害,終年77歲。朝廷贈司徒,謚“文忠”。顏真卿“立朝正色,剛而有禮,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稱,而獨曰魯公”。史書稱贊他“富于學,守其正,全其節,是文之杰也”。
唐人重書法,“工書”者甚眾,顏真卿“善正、草書,筆力遒婉”,尤為后人所推崇。歐陽修得其所書殘碑,贊曰:“顏公書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嚴尊重,人初見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雖其殘缺不忍棄之。”
——據《舊唐書》等
(1)根據材料,概括顏真卿的個人品德。(7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 知識,簡析顏真卿書法為后世推崇的原因。(8分)
24.(15分)答案要點:
(1)“左”傾錯誤的影響;包產到戶被認為是復辟資本主義;與當時政治經濟體制沖突;(6分)
(2)特點:從農民自發、部分地方政府試點到全國推廣;政策從限制到予以肯定。
意義:改變了束縛農村生產力的舊體制;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農業發展;成為經濟體制改革的突破口,為改革事業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9分)
25.(15分)答案要點:
(1)要求參加和會,參與和會的制定;拒絕承認全部戰爭責任;減輕對德國的處罰;加入國際聯盟,建立平等的外交關系。(8分)
(2)舉國上下一致反對,復仇情緒蔓延;加深與戰勝國的矛盾;為希特勒上臺和二戰爆發埋下伏筆。(7分)
26.(15分)答案要點:
(1)勤奮好學,有學識;不附權勢;坦誠直言;不畏強暴;忠義守節(7分)
(2)“顏體”氣勢雄渾;注重書法規范,便于后人學習;書法與個人修養的統一;個人品德提升其作品的價值。(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