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語文答題技巧
2019-04-25 20:19:40網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整理
2018年高考語文答題技巧
高考語文占的分數比較大,很多考生都認為語文沒辦法復習,其實語文也是有很多答題技巧的,下面是有途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語文答題技巧,希望對即將高考的考生有一定的幫助。
高考語文選擇題答題技巧
1.字音辨析題:①常見多音字標“次讀音”正確的可能性大,標“常讀音”正確的可能性小;②形聲字標“不同聲旁讀音”的正確可能性大,標“同聲旁讀音”的正確可能性小。常見字標音正確的可能性小;③生僻字一般不會標錯音;④審清題干,用排除法較好。
2.字形辨析題:把字的音、形、義結合在一起來考慮。形近而音不同的別字是重點,生僻子一般不會錯。如無把握,可放放再說,但必須用記號來提示自己。
3.詞語運用題:①語素分析:分析出不同的語素進行組詞再作區別;②語境分析:在原句中劃出關鍵詞作為區別的參考;③善用排除:將最容易辨析的詞語先排除,逐漸減少選項,同時也要做記號;④語感判斷:如果確實拿不準,就要憑語言感覺去選擇。年百微噸度年個
4.成語辨析題:①根據成語意思判斷,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義;②注意成語潛在的感情色彩;③注意成語使用范圍,搭配的對象;④四個選項權衡比較,選出認為最符合要求的;⑤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語越要注意陷阱;特別陌生的成語往往是對的。另外要特別注意兩用成語的意義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燈紅酒綠。
5.病句辨析題:①病句類型: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歧義)、不合邏輯;②答題技巧:判斷病句用排除法居多,回憶以前做的常見病句的標志;③做題思路通常是:檢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詞語是否搭配→→推敲詞語有否重復→→關聯詞位置是否正確→→并列短語或句子語序是否合理→→個別短語有否歧義→→句子是否符合邏輯。特別注意以下幾種情況:
a.介詞“關于”“對于”“對”等開頭的句子,注意主語的殘缺。
b.動詞后有很長的修飾詞語,注意是否賓語殘缺。
c.用“和”“或”以及頓號連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義及內在邏輯順序是否失當以及意義的從屬關系。
d.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雙面詞語,注意后半句是否與前半句協調。
e.反問句及疑問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6.標點符號題:標點符號題答題要特別注意以下幾種錯誤類型:
(1)該用句號的卻用了逗號;
(2)非疑問句卻用了問號;
(3)選擇問句中用了兩個問號;
(4)倒裝句中問號前置;
(5)感嘆號的位置出現在句中;
(6)分句之間誤用了頓號;
(7)表示約數的數詞間用了頓號;
(8)習慣上作為一個詞使用的并列詞語間用了頓號;
(9)二、三層次的并列間用頓號(只限第一層次并列用);
(10)引號之間用了頓號;
(11)沒有提示和總括作用的地方用了冒號;
(12)冒號的通領范圍不清;
(13)引語中間“某某說”后用冒號;
(14)是間接引語卻用了引號;
(15)引語中句末點號位置不當;
(16)括號位置不當;
(17)該用括號而未用;
(18)冒號和破折號互相混淆;
(19)破折號和“是”重復;
(20)省略號和“等”重復等。
7語言連貫題:先從語句形式入手,再從語句內容考究。考查陳述對象是否一致→話題是否一致→前后句式是否一致→情境是否吻合→音節是否和諧等
高考語文閱讀題的套路
1.表達方式:記敘、描寫、抒情、說明、議論。
2.表現手法:象征、對比、烘托、設置懸念、前后呼應、欲揚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聯想、想象、襯托(正襯、反襯)。
3.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引用、設問、反問、反復、互文、對比、借代、反語。
4.記敘文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5.記敘順序:順敘、倒敘、插敘。
6.描寫角度:正面描寫、側面描寫。
7.描寫人物的方法:語言、動作、神態、心理、外貌。
8.描寫景物的角度:視覺、聽覺、味覺、觸覺。
9.描寫景物的方法:動靜結合(以動寫靜)、概括與具體相結合、由遠到近(或由近到遠)。
10.描寫(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間接)。
11.敘述方式:概括敘述、細節描寫。
12.說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13.說明方法: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作詮釋、摹狀貌、引用。
14.小說情節四部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15.小說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
16.環境描寫分為: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17.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18.論據分類為:事實論據、道理論據。
19.論證方法:舉例(或事實)論證、道理論證(有時也叫引用論證)、對比(或正反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20.論證方式:立論、駁論(可反駁論點、論據、論證)。
21議論文的文章的結構:總分總、總分、分總;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遞進式。
22.引號的作用:引用;強調;特定稱謂;否定、諷刺、反語。
2.破折號用法:提示、注釋、總結、遞進、話題轉換、插說。
高考語文閱讀題答題技巧
1.某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開篇點題;渲染氣氛(散文),埋下伏筆(記敘類文章),設置懸念(小說,但上海不會考),為下文作輔墊;總領下文;
(2)文中:承上啟下;總領下文;總結上文;
(3)文末:點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題(記敘類文章文章);照應開頭(議論文、記敘類文章文、小說)
2.修辭手法的作用:它本身的作用,并結合句子語境。
(1)比喻、擬人:生動形象。(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2)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等。(調了+對象+特性)
3.設問:引起讀者注意和思考。(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4.對比:強調了……突出了……
5.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3.句子含義的解答: 這樣的題目,句子中往往有一個詞語或短語用了比喻、對比、借代、象征等表現方法。答題時,把它們所指的對象揭示出來,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4.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動詞:不行。因為該詞準確生動具體地寫出了……
形容詞: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形象地描寫了……
副詞(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為該詞準確地說明了……的情況(表程度,表限制,表時間,表范圍等),換了后就變成……,與事實不符。
5.一句話中某兩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不能。因為:
(1)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
(2)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不能互換。
6.段意的概括歸納
(1)記敘類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時間+地點)+人+事。
(2)說明類文章:回答清楚說明對象是什么,它的特點是什么;格式:說明(介紹)+說明對象+說明內容(特點)
(3)議論類文章:回答清楚議論的問題是什么,作者觀點怎樣;格式:用什么論證方法證明了(論證了)+論點
7.易混術語區分
(1)“方式、手法”的區分:藝術手法,又叫表達技巧,包括①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②表現手法 :起興、聯想、烘托、抑揚、照應、正側、象征、對照、由實入虛、虛實結合、運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化動為靜、動靜結合、以小見大、開門見山;③修辭 :比喻、借代、夸張、對偶、對比、比擬、排比、設問、反問、引用、反語、反復。
(2)“情”、“景”關系區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詩人把要表達的感情通過景物表達出來。“借景抒情”表達感情比較直接,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情”不見“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達感情時正面不著一字,讀完詩歌后的感受是見“景”不見“情”,但是仔細分析后卻發現詩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語皆情語。
(3)描寫的角度:常見的角度有形、聲、色、態、味。“形”、“色”是視覺角度;“聲”是聽覺角度;“態”分為動態和靜態;“味”是觸覺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