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屬高校開設實驗區 培養領軍人才
2019-05-05 00:45:52網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整理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這些都是目前國內高校中進行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成功案例。今年新學期,北工大、首師大等市屬高校也紛紛啟動了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北工大從2014級開始,試辦以原北工大校長樊恭烋先生命名的“北京工業大學樊恭烋學院”。北工大副校長吳斌表示,樊恭烋學院是該校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將為國際、國內工程領域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領軍人才。同樣是今年9月,首師大已醞釀近十年的“燕都學院”也首次亮相。
在北京工業大學樊恭烋學院2014級新生選拔夏令營中,學生將要接受動手實驗的考核。北工大供圖
新生入校接受二次選拔
今年畢業于北京19中的劉雨菡以633分的成績,被北京工業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錄取。7月份,接到錄取通知書的同時,劉雨菡看見了一份有關“樊恭烋學院”招募的通知。
“看過介紹,感覺這個學院的教學模式比較新穎,從大三開始可以重新選專業,其實我對所報的專業也并不是很了解。”劉雨菡決定試一試,她利用假期,對英語和學院要求的實驗進行了復習和準備。
北工大教務處處長郭福介紹,北工大將今年新成立的樊恭烋學院定位成該校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在2014級入學的理工科專業新生中,通過考試選拔了30名品學兼優、高考成績優秀、英語水平高、具備科技專長的優秀學生。
實驗班大二前不分專業
北工大副校長吳斌表示,從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來看,傳統的以知識灌輸為主、學生被動接受的教育模式還沒有得到大規模的轉變,因材施教還沒有得到真正的體現。“因此,樊恭烋學院將以激發學生探求知識、探索真理的內在動力作為教育教學改革的切入點,通過設置廣泛的課程和靈活的課堂選擇,賦予學生最大的學習自由度。”據悉,樊恭烋學院的學生可自主選擇專業、自主安排修業年限、自主選擇課堂。
前兩年,學院采用集中教學組織和管理、集中住宿管理,主要完成公共基礎模塊、通識教育模塊、工程綜合素養和創新教育內容,以及專業大類學科基礎培養;第五至第八學期,學生確定最終學習專業,進入專業培養,專業培養階段實施以導師制為基礎的個性化培養方案和學習進程。
多樣資源鼓勵自主學習
同樣,今年7月正式組建的首師大燕都學院也是從本科新生中選拔60至80人。學校2014級非師范類、非藝術類本科專業新生,均可自愿報考燕都學院。
首師大招生就業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學院組織相關學科知名專家、教授,研究制定專門人才培養方案,保證人才培養過程的高起點和科學性;學院為學生提供多樣的開放性自主學習資源,以及在校期間參加境內外高水平大學交流或社會實踐機會;通過科研項目、學科競賽等,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首師大校長宮輝力稱,“燕都學院”是首師大未來發展的一種實驗,是學校綜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推動專業學科一體化建設、探索拔尖創新型人才培養途徑的嘗試。
對話 80%學生可免試推薦讀碩
新京報:
學生兩年后可在全校所有專業挑選自己喜歡的專業?
郭福:
樊恭烋學院學生入學不分專業,在第四學期末,可根據興趣自主任意選擇學校23個工科優勢特色專業;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科基礎課程群、跨專業通識教育類課程群、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課程模塊的課程,具有選課的優先權。
新京報:
學生可自主安排修業年限,意思是學生先修完可先畢業?
郭福:
學生可以自主安排修業年限,修滿學分可以提前畢業或提前選修研究生階段課程;滿足畢業要求的學生具有80%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資格,并鼓勵直接攻讀博士學位。
新京報:
學院選拔這30名學生的標準是什么?
郭福:
學生首先是在高中階段基礎打得比較好的,特別是理工科基礎扎實、英語水平過硬的學生。此外,我們還想通過特別的考察把有創新潛質的學生發掘出來。我們非常希望有特點的學生加入學院,因為這些學生能更好地適應學院為他們設計的個性化培養方案,在學院的培養框架下得以自由地發揮。
■感受
學生有充裕的自由支配時間
如今,樊恭烋學院已經開課一周。劉雨菡感受到的最大變化是:課少了很多——每天只有兩節課,自己的時間相對比較多。“雖然課時不多,但無論是平時上課還是在其他方面,教授要求都非常嚴格。”劉雨菡說。
畢業于東直門中學的薛峰也是被選拔進入實驗班的30名學生之一。一周來,薛峰感到,盡管學院對他們要求非常嚴格,但目前還沒有感覺有什么壓力。就是有一點——大部分時間得自主學習,讓薛峰稍微有些不適應。
比如上英語課,課上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和老師互相之間交流、討論,其余諸如查單詞、找資料的工作都得學生課后自己去完成。再如工程與工程導論課上,老師只是提供給學生資料,學生對哪方面感興趣,就需要提前自己去查資料,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后,老師才會有針對性地給予解答,“不過感覺上課跟老師互動的機會比較多”。
薛峰記得,在高數課上,老師授課完畢,雖然留的課后作業題不多,但會布置一些類似于思考題的題目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這就得我們自己課后通過查資料進行深入研究,老師最多是在課上點撥我們一下,或者進行一下總結。”
薛峰表示,目前學院開設的課程并不多,周一、周二、周三只有半天課,剩下的半天完全由他們自主支配,去圖書館或上網查一些資料。“感覺時間比較靈活,我們對什么感興趣,就可以花點時間去研究。”
■相關鏈接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
北京大學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過程中,為探索21世紀中國綜合性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本科人才培養的新模式,以北大老校長蔡元培先生名字命名的“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一項本科教育改革計劃。2001年9月,北京大學成立元培計劃管理委員會,一方面推進全校范圍的本科教學改革;另一方面,舉辦元培計劃實驗班,進行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2007年北大第一個非專業類本科學院“元培學院”正式成立,標志著北大本科教育改革進入一個新階段。
上海交通大學“致遠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全新設立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特區”,是百年交大培養精英人才的又一重大舉措。其創辦目的是實施精英教育,培養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熱愛科學、追求真理、具有獨立人格的拔尖創新人才。其創辦理念是走出一條培養基礎扎實、目光敏銳、思維獨到、視野開闊、勇于創新、能夠站在未來科學和工程界前沿的領軍后備人物的創新之路,以滿足國家未來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對于拔尖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