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理工創業班一期生畢業 創業也能成為學位
2019-05-05 11:44:25網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整理
“創業也能成為大學學位?”“老板是課堂培養出來的?”“沒創業經驗的老師還能教創業?”……
隨著武漢理工大學創業教育雙學位班第一批畢業生新鮮出爐,“創業班”再次吸引了公眾的目光。畢業3個月、3名學生成功創業——這份成績單引來了外界熱議。
2012年2月,武漢理工大學開設創業教育課程,選拔有創業激情和創業潛力的大二學生,通過選修方式,進入創業教育實驗班進行系統學習。考核合格后,學生畢業時能獲得管理學雙學士學位。
學生怎么說
需要專業人士的引領,創業班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
“想要什么式樣,我們都可以按照您的想法來設計。”10月11日,武漢理工大學創業園4樓,遠游文化公司的展廳里,籍曉嵐的生意因為周末而顯得格外忙碌。展架上,30多種校園文化紀念品錯落有致。
今年7月,籍曉嵐從動畫專業本科畢業,在河北老家打了兩個月的工之后,迅速回歸創業“本行”。“遠游文化”,已經是她和同學一起創辦的第二家公司了,主營武漢理工大學校園文化紀念品,客戶是該校學生以及學校禮品中心。
談及創業歷程,這位90后姑娘快人快語,“最讓我受益的,是選修了創業雙學位,如果不讀創業班,我可能還在擺地攤!”
2010年,籍曉嵐一入學,便開始了她的創業生涯:挨個宿舍推銷武漢特產、明星演唱會上賣熒光棒、加工校園文化衫……“什么賺錢賣什么,吃過苦、上過當。那時候沒創業知識,只有一腔熱血。”直到2012年學校開設創業教育雙學位班,籍曉嵐高興壞了,“終于有地方‘取經’了。”
籍曉嵐等25名大二本科學生成為創業班第一批吃螃蟹的,今年7月,創業班一期生畢業,18人拿到學位,3人開始創業。
“我從創業班學到的最重要的是創業思維。”籍曉嵐說,“之前我只會做產品設計和營銷,根本不了解公司發展戰略、財務管理、團隊建設之類的知識。”
2013年11月,作為第一批學生創業項目之一,籍曉嵐的創業公司入駐武漢理工大學創業園。一同入園的,還有專注于翻譯市場的戈力特語言科技公司,創辦人姜霞,也是創業班出身的“老板”。在姜霞看來,創業班帶給她的最大好處,是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我以前是一個很內向的人,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創業。”坐在記者面前,身著職業套裝的姜霞侃侃而談。
對網友的質疑,姜霞直言難以認同,“作為創業者,我覺得自己非常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和引領,創業班讓我少走了很多彎路。”
課程怎么設
創業知識、創業能力、創業實踐3個模塊22門課程
“創業班周末上課,課程非常豐富,創業中的各種基本問題都有涉及,我現在還會經常復習以往的課程。”對籍曉嵐來說,在創辦公司的過程中,法律類和實踐性的課程幫助最大。
籍曉嵐印象最深的,是一次創業實踐課。當時老師拿來一批過期雜志,讓大伙兒在學校里賣,最后根據銷售業績打分。“這是在磨練我們的市場觸覺,鍛煉我們的創業意志。”她說,“這些課,從來沒有人逃課。”
在創業班的課程設置中,創業知識、創業能力、創業實踐3個模塊22門課程,構成了包含創業知識和素質兩個方面的課程體系。“兩年下來,感覺學生們的創業思路更為清晰了,也更為務實了。在這里,可以隨時找相關專業老師溝通自己的想法。”主講情緒管理與情商修煉課的朱蘇麗說。
該校就業指導中心主任趙北平介紹,創業班的教師團隊由學校管理學院、經濟學院、文法學院、學生發展教育與指導中心、學生就業指導中心28名老師組成;導師團隊則由政府有關部門人士、知名企業和校內外經濟管理專業人員、成功創業人士和校友組成,兩年間,已有6位企業家在創業班開講。
對于創辦翻譯公司的姜霞來說,企業家的案例教學,讓她看到了創業光環背后的故事,但“如果能到企業實地參觀取經,就更好了”。
“理論知識太多,課堂和實際創業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同屬創業班一期生的張原川選擇去地產公司就業,但他承認,創業班學習對找工作面試很有幫助。“實踐性課程還是太少,如果老師們能帶著我們一起做公司,效果會更好。”在畢業座談會上,籍曉嵐提出了建議。
老師怎么看
創業教育不是技能灌輸,側重的是創新、創造能力的培養
創業班的學生為何大都選擇就業而非創業?面對外界質疑,創業班班主任吳小春有不同的看法:“認為讀了創業班就應該去創業,而非就業,是對創業教育狹隘的理解。”
在他看來,創業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大學生認識創業規律、培養創業意識、提升創業能力,注重的是大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的培養,這種意識和精神可以在條件成熟的前提下,讓學生成為創業者。
“如果非要求學生們馬上去創業,我們每個畢業生都可以去注冊公司,但這么做沒意義,也不符合我們的初衷。”吳小春認為,創業班的意義在于提升學生們的創業能力,升級知識儲備,著眼將來,為以后創業打基礎。
“創業教育不是技能的灌輸,而是側重于創新、創造能力培養的職業素質養成,看成效不能急于一時。”趙北平希望,創業班的畢業生在工作幾年后,能夠成功創業。
“我想先工作幾年,積累了行業經驗,再創業。”張原川說,他并沒有放棄自己的創業夢想。
“根據任課老師和第一批學生的反映,其實創業班的教育效果是超出預期的,我以前都沒想過學生們能夠搞活幾個公司。”趙北平說,今年8月份,他專門去教育部做了創業教育教學改革經驗的報告。
“我們準備通過兩期的摸索,逐步擴大創業教育實驗班培養規模,同時將其納入到武漢地區部署高校雙學位培養平臺,在8所部屬高校,聯合培養創業教育雙學位學生,將這種形式推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