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華零志愿招生公平性遭疑 影響生源質量
2019-05-05 11:25:54網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整理
北大、清華在上海招生的分數已甩開復旦、交大30分,復旦和交大的高考狀元數已從平均每年2.5位跌至目前的0位……今年“兩會”上,黃震、韓正之、黃林鵬等委員認為,高招“零志愿”政策已對上海高校招收優質生源造成嚴重影響,更使外地高水平高校因為招不到人連年減少在滬招生計劃。
委員們表示,零志愿政策出臺之初,是針對十多年前北大與清華在上海未能完成招生計劃,因此本市在高考錄取時把這兩所學校放在了獨立的零批次單獨錄取。然而,現如今這2所名校早已不需要依靠這種“優先權”來吸引考生。
統計顯示,零志愿政策實施后,上海交大和復旦大學高考狀元數已從平均每年2.5位跌至目前的0位;高考第一志愿報考上海交大、復旦大學而被北大、清華提前錄取的上海高分考生人數總計超過1500位,學校間錄取分差已達到30分左右。此外,北大、清華還通過自主選拔在上海錄取100多人、保送生70-80人,生源幾乎涵蓋上海中學、華師大二附中的前50名及其他重點中學的尖子生。
更讓委員們擔憂的是,零志愿政策使外地同層次重點大學逐漸“放棄”參與上海優秀生源的爭奪,不愿投放招生計劃。比如,中國科大已經將招生計劃降到了20人以內。同樣,中國人民大學文理科在上海市的招生計劃都在10人內。
委員們認為,取消北大、清華“零志愿”的時機已經成熟。而且,這一招生政策全國范圍內只在上海實行,本身的公平性值得商榷。
今年“兩會”期間,3位政協委員聯合提交了一份《關于取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在上海市高考志愿填報方案中零批次安排的建議》,希望該政策早日退出招生“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