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教育供給從“配給式”到“供給側”
2019-05-04 21:11:36網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整理
4月26日,北京大學在校內信息門戶網站發布通知,同步公布《北京大學本科教育綜合改革指導意見》及《北京大學2016年本科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點(試行)》,改革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堅持以學生成長為中心和“加強基礎、促進交叉、尊重選擇、卓越教學”的基本理念,著眼于提升學生的教育學習成長體驗,一系列創新舉措首次亮相,引發輿論關注。
作為“兩校一市”教育綜合改革的試點高校,北京大學在全面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整體方案之后,單獨發布本科教育綜合改革指導意見及實施方案,有哪些深層次的用意?北大教務部部長董志勇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對新近發布的北大本科教育綜合改革方案進行了深入解讀。
“學生的成長需求是多元化的,這和我們之前‘配給式’的教育供給模式不匹配。所以這次改革可以說是‘供給側改革’,通過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來重新構建一種資源配置的模式,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最寬厚的基礎、創造最豐富的可能性。”董志勇告訴記者,近年來國內外形勢的巨大變化,對本科教育改革提出新的挑戰。近一年來,國內許多高校紛紛將改革重點放在本科教育上便是印證。
“面對這種情況,北大必須做出改變,不斷去發現問題,去改革創新,去回應國家和社會的新的需求。在這種共識下,北大提出‘以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為核心,推動北京大學綜合改革’。”董志勇說,這次北大推進本科教育綜合改革指導意見及實施方案,“很多工作,不僅是在教務部的職能層面,還是更高層次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指導意見和方案的單獨頒布,一方面是為了提高學校各職能部門、各院系和全體教師對本科教學的重視,另一方面也是學校希望能夠對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做出更加直接和有力的指導,讓改革理念‘落地’并加速推進,盡早讓學生享受到改革紅利。”
此前,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曾在多個場合通過分析“大學的邏輯”闡明人才培養工作在大學的核心地位,特別是本科教育,是大學社會聲譽最重要的部分和影響因素。教學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和管理體制改革是北大教育綜合改革的三個重要抓手,而本科教學改革無疑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具體到改革的內容設計方面,董志勇表示,這次改革要通過建立和完善“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本科教育體系,來實現“培養引領未來的人”這一人才培養理念。不同于以往將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雙線并行的培養模式,北京大學著眼于將通識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本次改革的核心是要調動教師積極性和學生內在潛力。這需要在體制機制上進行設計,只有當學生培養質量和院系生存息息相關,才能讓院系、教師發動起來,讓最優秀的教師和資源進入本科教育。”董志勇介紹說,具體要通過明確通識教育的目標、改革和重構專業教育模式、推進教學和學習方法的改革、完善資源配置體系四個方面切入。
“這些都不是飄在空中的改革目標,而是要落到實處、一步一步完成的,需要我們在體制機制配套上做大量工作。有些是宏觀的,例如為了促進學科交叉,我們要充分發揮學部在教學工作中的作用,最近,北大理學、信息與工程科學、人文三大學部已經完成換屆,就是為了更好推動和促進這方面的工作。”董志勇坦言,有些配套是微觀層面的,甚至是很細致的工作,具體到某一門課的課程性質在系統里如何設置,都要進行非常細致的討論,才能保障改革有序進行。
“要構建通識教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本科教育體系,首先在培養方案上就要體現這一點。”董志勇說,此次本科專業培養方案修訂中,專業課程僅占整個培養計劃的50%,而學生自主選修部分則占到總學分的20%。“這次培養方案的修訂,奠定了后面各項改革的基礎,為通識教育、跨學科人才培養、轉系轉專業、深度學習與榮譽學位等,都開辟了非常大的靈活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