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大新成立兩個學院 為未來的新技術培養人才
2019-05-05 00:47:21網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整理
2017年9月10日,在中國科學院大學(以下簡稱“國科大”)2017級新生開學典禮上,于劭煒舉著標有“人工智能技術學院”的牌子站在隊伍的最前方,來自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專業的他是人工智能技術學院的第一批新生之一,他對這個新成立的學院滿懷期待的說:“有國科大這么實力雄厚的科研平臺,在可預見的未來,學院和我定有明朗的明天。”
當天,國科大人工智能技術學院、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舉行了揭牌儀式暨開學典禮,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國科大名譽校長白春禮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國科大黨委書記張杰院士,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國科大校長丁仲禮院士共同出席揭牌儀式。
成立:為即將出現的新技術培養人才
“成立一個學院的初心是什么?”丁仲禮在致辭中指出,國科大曾經長期根據學科目錄建設學科,但現在要建設不在學科名錄上的一級學科,就是要為即將出現的、可能出現的新技術培養人才。20年前我們以為是科幻的東西,現在有很多都已經成真了,時代到來得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快。
“納米科技如何能全面領跑?人工智能如何實現彎道超車?這兩個命題國科大有責任去解答。”丁仲禮強調,每一個開辦的新學院,要有很好的設計,足夠長遠的眼光,寬大的胸懷,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實現初心。
揭牌儀式后,人工智能技術學院舉行了2017級開學典禮,本學年共有144名新生。
國科大人工智能技術學院院長、中科院自動化所所長徐波指出,人工智能目前正處在風口浪尖的發展勢頭,這種勢頭主要得益于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方面良好的發展環境。未來,人工智能會發展成為一個學科體系,會成為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的前沿性技術。
“你們一定要珍惜這樣的機遇”,徐波希望同學們打好專業知識基礎,學會獨立思考,把知識和數據有效結合,去發展新的模式,找準自己的愿景,形成自己“人工智能”的研究方向。
據人工智能技術學院副院長、自動化所副所長劉成林介紹,國科大是我國首個在人工智能領域開創“科教融合”學院的高校。學科的課程設置和知識體系建設結合了該領域的學科前沿和應用需求,涵蓋了智能領域主要研究方向,體現基礎理論、關鍵技術、重大應用相結合的特點。
以控制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為基礎設立核心課,以人工智能學科前沿領域系統理論和技術設置專業普及課,以前沿科學和技術設置專業研討課。面對人工智能發展態勢和人才現狀,學院還將圍繞產業態勢,聯合學術界、產業界開設前沿系列講座、國際學術前沿暑期課程等。
開學典禮上,中科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副局長王穎對新生們提出了兩點期望,她希望走在人工智能最好時代的同學們,可以應用大數據和深度學習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她說,新的機遇也面臨新的挑戰。人工智能的發展最重要的是高端人才的培養,同學們要將技術體系下縱深的人才培養與經濟、管理、法律、社會規范等橫向人才培養聯系起來,努力成為“十字形”的人才。
出發:前輩寄予厚望
開學典禮上,中科院自動化所智能感知與計算研究中心主任、中科院院士譚鐵牛做了《人工智能的發展回顧與展望》專題報告。
“你們生逢其時,前程可期!”譚鐵牛院士表示有點“羨慕”新生們。他回憶道,“1985年,我第一次坐飛機落地在英國希思羅機場時發現小轎車那么多,但國內大部分還是自行車,這給了我巨大的震撼。而現在中國的崛起、國際影響力的提升,是不可同日而語的!我大概比你們大32歲,而當你們到我這個年紀,也就是2049年,恰逢建國一百年。你們能和時代同發展,我為你們感到驕傲自豪!”
譚鐵牛指出,作為信息化智能化時代的關鍵使能技術,人工智能已成為新的國家戰略,必將深刻影響國際產業格局和一個國家的國際競爭力,這是一個對國家發展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前沿學科。最后,他鼓勵同學們,努力耕耘方有收獲。
開拓:培養真正做出大貢獻的能力
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在揭牌儀式后舉行2017級開學典禮。
“我們希望能夠吸引全國最優秀的學生到這兒來,把他們培養成才,不僅對國家做出了貢獻,同時對世界做出了貢獻。” 國科大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中科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所長王中林院士指出,學校能率先設置納米學院,非常有開創性和開拓性。這對推動納米科學技術的發展,未來人才的培養都會做出重大的貢獻。對于交叉學科未來的教育是一個極好的開端,更是壯舉。他提出要建立一整套系統化的完善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高端的研究科研的產業化的人才,注重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成為領軍人物。
“來到國科大的你們是幸運的。這是你們創造未來的地方,也是夢開始的地方。” 國科大納米科學與技術學院常務副院長、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主任劉鳴華研究員講述著我國納米技術的發展與學生培養,“納米學院的學生,既需要廣泛涉獵各個學科,又需要對某一特定領域進行鉆研。一方面做好學科交叉,另一方面對自己的未來發展做出規劃。學院希望將來能把通識教育和復合型人才教育結合在一起。既加強社會應用,也強調國際化培養方式,開闊學生們的視野。”
對于即將開始的科研之路,于劭煒說,“在其他高校,人工智能被劃入其他學科下,但是聽過各位老師們的講解,我發現人工智能是交叉的、新興的、前沿的學科。學校和學院在新學科建設上投入了許多心血,未來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