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作文練習:適應之法貴如金
2019-05-03 09:28:13網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整理
【文題展示】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句這樣的話,說人面對生活的選擇是,改變可以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后者,告訴人們要去適應。適應,就是使自己去符合客觀的條件和需要。對人、對事、對環境,都如此。對這樣的一種人生態度,有人贊成,也有人反對。你是怎樣看的?
請圍繞“適應”這樣的處世態度和方法,聯系對生活的認識和體驗,寫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要求:
①自選角度,明確立意;②自選文體(詩歌除外);③自擬題目;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題意分析】
在對作文題目的認識上,不少學生存在誤區,他們認為題目中最重要的是“請以‘XX’為話題”這句話,即只要知道了題目要求自己寫什么就可以動筆寫了,忽略了對題目中提示材料的認真分析。這種認知誤區很可能導致兩種結果,一是抓耳撓腮不知如何下筆,對材料中的提示卻視而不見;二是在確定中心觀點時偏離了材料,即所謂跑題或離題。因此,聯系這個作文題,學生應該明確這樣一個認知,即此次作文題并不只是“適應”這簡單的一個詞,而是整個三段話。第一段提示材料包含著出題人的出題意圖,暗示著我們的寫作方向和立論觀點,是需要我們特別注意、認真分析的。
在這道作文題中,提示材料前兩句話說“改變可以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后者,告訴人們要去適應。”這里暗含了一個提示,即適應的對象應該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東西。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對于“適應”我們應該采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態度,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全盤肯定。
接下來的兩句話是對“適應”一詞的內涵、外延進行界定。但這種界定相對又是模糊的,它只指明“適應”是我們要使自己符合客觀外在的人、事、環境,卻并沒有具體說明哪些人、事或環境是需要我們去適應的。
第五句話提到對“適應”這種“人生態度”,不同人有不同觀點。這句話里包含兩個信息,一是在出題者看來,“適應”是種人生態度,所以它應該是種人生觀、價值觀的體現,具有哲理的高度;二是對待這種人生態度,大家的觀點是不一致的,有肯定有否定。而這種不一致正好與前兩句話提示我們的對待“適應”問題得采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態度是一致的,也就是說,面對不同的人、事或環境,我們應采取不同的態度,有些可以適應,有些應該適應,有些不能去適應。
據此,我們可以明確,針對不同的對象,我們的立論可以有三種態度:一肯定,二否定,三辯證。重要的是我們的論點與我們的論據應該是相應和的。如果是肯定的態度,那么我們要適應的外在環境可以是匱乏的物質條件,可以是殘缺的肢體,可以是一時的理想受挫,在這些不利條件下,我們不抱怨、不氣餒,坦然面對,活出生命的精彩。如果是否定,那么我們不能適應的外在環境可以是蠅營狗茍的風氣,可以是追名逐利的人群,面對這些外部環境,我們堅持內心對潔清精神的追求,堅定內心對自由與高貴的信仰。如果是辯證,則可以將前面二者結合起來進行論述。明確了自己的態度之后,我們可以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做了之后會怎樣”四個角度出發,確定中心觀點。
【優秀作文】
適應之法貴如金
有人說:“面對人生的選擇,要接受不能改變的。”這“接受”的潛臺詞即為適應。胡楊,因為適應了最惡劣、最殘酷的環境,才能以鐵錚錚的風骨于茫茫荒漠中昂揚挺立,它“生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爛”的生命歷程彰顯著強大的適應能力。而對我們來說,變幻莫測的人生旅途中,更需要“適應”之法保駕護航。
當無數痛苦撲面而來,身處艱難困苦中時,適應這令人心痛的悲慘環境吧。人生如橘,有甜也有酸,有大也有小。當不幸降臨,當厄運無法改變時,以最好的姿態去適應它吧。霍金,一個輪椅上的偉人,向我們揭示了黑洞的奧秘。當記者采訪他時,他說:“我還有手指可以動,還有腦袋能思考,還有愛我的親人和朋友。” 他說得那么坦然,仿佛他的生活平靜得像一湖清水,從未起波瀾。為什么他能從容地面對所處的環境呢?是適應,他已經適應了輪椅上的生活。病魔的降臨既然無可避免,為何不“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盡自己所能去適應呢?是的,“適應”之法就如同天邊的一抹紅霞,令身處悲痛深淵的人重新看到人生的美麗,再一次踏上追尋夢想之路。
當失敗的結果相伴相隨,身處一片迷霧中時,適應這短暫的悲傷時期吧。成功與失敗,往往無可預料,當失敗的陰影如影隨形時,不要用焦慮的怒火燃燒它,以最平靜的心去適應它吧,相信成功總在失敗之后到來。張杰,一個超高人氣的流行歌手,在失敗的沼澤中掙扎了好長一段時間。當他發現沒有一點創作靈感,無法寫出自己想要的音樂時,他沮喪了,他封閉了自己。是身邊的人勸導他去適應,他相信了,也嘗試了,終于從沼澤中逃脫出來,再次站在鎂光燈下。是的,學會適應失敗,在陰影中保有自我,令張杰擺脫自暴自棄,重新出發。輸了,敗了,適應這些事情吧,它會令你活得更坦然更快樂些。
當流言蜚語襲來時,以最純粹的心去適應,在“適應”這把大傘的保護下堅守自我。奧巴馬,一個黑人總統,他適應著充滿污穢質疑聲的環境,用勤懇的工作態度與智慧在政治領域中大展拳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主人公保爾,一個平凡窮人,他適應著充滿冷嘲熱諷聲的環境,用頑強的毅力和隱忍過著獨特的充實生活。生活于言論社會中,我們更應該學會去適應那由或真切或虛假的聲音所充斥的環境,于其中做好真實的自己。
適應之法貴如金,當無以改變什么時,就淡然處之,適應它吧,于清清河流中悠然自樂,于茫茫藍天中做一朵寧靜的白云。
【點評】
本文開篇引材料點題,明確自己的態度:肯定適應。然后中以三個并列關系的分論點,從不同層面展開論述,所舉例子中外結合,從科學界到娛樂圈到政壇,內容豐富。同時文章處處緊扣論題,立意鮮明,比喻論證、因果論證的寫作方法和排比、對仗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又使得文章行文生動,具有較強的藝術性和感染力。整篇文章結構完整,總──分──總的脈絡清晰明了,但第二、三個分論點有交叉重疊之處,都表達了適應挫折的同時保有自我之意,顯示出作者在邏輯思辨方面的欠缺之處。
資訊專題>> | |
資料專題>> | 2019屆高三精品資料匯編 2019屆高三第一次月考 調研試題 |
高三復習重點專題之9月精選 2019屆高三開學摸底考試試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