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輪復習指導
2019-04-12 17:42:41本站原創
高三生地理一輪復習規劃
一、適時調整心態
由于暑假剛剛結束,所以必須及時進行全方位的調整。第一是調整自己的作息時間(由無序到有序),第二是調整自己的學習狀態(由松散到控制),三是調整自己的心態(從浮躁到平穩)。
二、時間與效率
考生一定要有時間與效率意識,即訓練做題的時間意識與知識點復習的時間意識。崔用亮建議備考考生按照目標制訂計劃,比如這周完成哪個章節哪個知識點的學習,一周過去以后,對復習計劃和復習效果做一次梳理,并針對薄弱環節制定下一階段的復習計劃。
三、明確目標
每個新高三學生在進入最后一年沖刺階段前,要冷靜、認真地思考一下自己的奮斗目標。當然,這不是說憑借自己心頭一熱,有感而發的所謂"豪言壯語"。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和潛力確定自己的階段目標。目標過高,容易產生壓力,目標過低,又容易失去動力,所以合適的就是最好的,確定目標的重要依據就是自己多次的考試成績和通過努力可以挖掘的潛力。
四、終極性目標與階段性目標的兼顧
《考試說明》中提出的能力要求畢竟是終極性的,即應該達到的要求。但是在復習過程中應該考慮如何分階段來達到,制定階段性目標或稱之為過程性目標,我們對于知識的復習按章節安排都是胸有成竹的,而對能力的形成和思維訓練,如何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去培養,恐怕就考慮得不多了。五、是要圍繞一個中心打好基礎
中心就是主干。從近幾年文科綜合試卷中的地理試題來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識包括:時間的計算;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特別是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影響天氣的天氣系統:鋒面、氣旋與反氣旋;氣候的形成因子、氣候類型的分布、氣候特征和氣候類型的判別;世界洋流的分布規律及其對地理環境影響、內外力作用與地殼的變動,地殼物質的循環,河流的補給與水文特征;自然帶的分布規律;農業的區位因素;工業的區位因素;城鎮的規劃與布局、城市化及其問題;人口遷移;文化擴散;旅游資源的評價;環境問題與可持續發展等等。對于這些主干知識,學生們要準確的理解其內涵和外延。搞清每個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適用范圍和條件。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個知識點。還要對重點知識進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識間的橫向關系和縱向聯系,逐步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框架,形成知識網絡圖。
六、系統性知識與專題性知識的綜合
能力的載體是知識。在平時教學中,運用系統性的知識居多,但在復習過程中,更需要經過整理加工后的知識,即專題性或綜合性的知識,其本身就是經過綜合后的專題,它可以體現不同知識的重組、相同知識的歸納、相似知識的遷移、相關知識的聯系。這些運用知識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也是能力的提高過程。在復習的第二階段或第二輪,就需要專題復習,也正是提高能力的重要階段,這是不可忽視的。
高考復習還要重視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抓住內容的地理性,如地理背景、地理意義、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等。對教材中的大量實際材料,包括案例在內,并不一定要掌握,重要的是這些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要學會分析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高考地理易混概念
1、水資源、水利資源與水力資源
廣義的水資源是指地球表層可供人類利用的水,狹義的水資源則是能為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水利資源指能被人類控制或基本控告的應用于灌溉、給水、發電、航運、養殖等方
面的用水。近年來常以“水資源”一詞替代、包容“水利資源”。水力資源屬于水利資源的范疇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蘊藏的動能資源。2、地殼、軟流層與巖石圖
地殼的范圍是在地表以下、莫霍界面以上。軟流層位于地幔上部,在地下約60千米—250千米至400千米處。巖石圈則從軟流層以上直到地表。三者的關系可表示為:巖石圈=地殼十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部分。
14.礦物、礦產與礦床礦物是形成礦產和礦床的物質基礎,礦物不等于礦產,只有當有用礦物富集起來達到基農業利用要求時才為礦產。有礦產不一定就叫礦床,只有礦產的富集地段才稱為礦床。礦產是巖石形成過程中形成的,礦床在一定地質作用下才能形成。
3、陣風、盛行風和焚風
陣風指短時間內風向變動不定,風速強弱變化劇烈的風;盛行風即某一時期廣泛流行某一種風向的風如季風,也叫主導風;焚風指沿山坡向下吹的熱而干的風,空氣比較干燥,受其影響易發生森林火災。
4、沖積平原、三角洲和沖積扇
沖積平原指河流攜帶泥沙進入低平地區堆積而成的平原;由三角洲發展而成的平原叫三角洲平原,常位于河流注入海洋或大湖地區;山地河流出口處的扇形堆積地貌為沖積扇。
5、地形、地勢和地質構造
地形指地表形態,一般看作地貌的同義詞,表現為五種不同的地形種類;地勢為地表起伏大勢,如我國地勢大致西高東低;地質構造指地殼及組成它的地質體(巖層、巖體)的空間展布和形態特征,如褶皺、斷層。
6、汛期和凌訊
汛期指江河由于流域內季節性降雨或冰川積雪融化引起定時性水位上漲的現象,因發生時期及原因不同,可分為春汛、伏訊、秋訊、凌訊等。凌訊比較特殊,一般出現在化凍期,河道里的冰凌對水流的阻力作用而引起的漲水現象,常發生在溫帶從緯度較低流向較高的河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