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必備的知識點歸納
2019-04-11 17:21:32本站原創
高考生物的必備知識點
抗生素(如青霉素、四環素)只對細菌起作用(抑制細菌細胞壁形成),不能對病毒起作用。
轉基因作物與原物種仍是同一物種,而不是新物種。基因工程實質是基因重組,基因工程為定向變異。
標記基因(通常選抗性基因)的作用是:用于檢測重組質粒是否被導入受體細胞(不含抗性)而選擇性培養基(加抗生素的培養基)的作用是:篩選是否導入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抗生素針對的不是目的基因,而是淘汰不具有抗性的沒有導入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
產生新物種判斷的依據是有沒有達到生殖隔離;判斷是否為同一物種的依據是能否交配成功并產生可育后代。
動物細胞融合技術的最重要用途是制備單克隆抗體,而不是培養出動物。
微生物包括病毒、細菌、支原體、酵母菌等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
漿細胞是唯一不能識別抗原的免疫細胞。吞噬細胞能識別抗原、但不能特異性識別抗原。
0℃時,散熱增加,產熱也增加,兩者相等。但生病發熱時,是由于體溫調節能力減弱,產熱增加、散熱不暢造成的。
高血糖癥,不等于糖尿病,高血糖癥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驗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試劑檢驗,因為血液是紅色的。
洋蔥表皮細胞不能進行有絲分裂,必須是連續分裂的細胞才有細胞周期。
高考生物的核心知識點
1.生物個體基因型和表現型的關系是:基因型是性狀表現的內在因素,而表現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形式。在個體發育過程中,生物個體的表現型不僅要受到內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環境條件的影響,表現型是基因型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2.在雜種體內,等位基因雖然共同存在于一個細胞中,但是它們分別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上,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進行減數分裂的時候,等位基因隨著配子遺傳給后代,這就是基因的分離規律。
3.由顯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的發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現為代代遺傳。
4.在近親結婚的情況下,他們有可能從共同的祖先那里繼承相同的隱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現病癥的機會大大增加,因此,近親結婚應該禁止。 5.具有兩對(或更多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進行雜交,在F1進行減數分裂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隨著同源染色體的分離而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基因則表現為自由組合。這一規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組合規律,也叫獨立分配規律。
6.據統計,我國的男性色盲發病率為7%,而女性發病率僅為0.49%。
7.一般地說,色盲這種遺傳病是由男性通過他的女兒遺傳給他的外甥的(交叉遺傳)。
8.我國的婚姻法規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
9.基因突變是生物變異的主要來源,也是生物進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產生新性狀。
10.基因突變是在一定的外界環境條件或生物內部因素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脫氧核苷酸的種類、數量和排列順序的改變而產生的。也就是說,基因突變是基因的分子結構發生了改變的結果。
高考生物會考的實驗題
觀察有絲分裂實驗 涉及知識點:有絲分裂的特征和意義考點 | 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及異同考點
1、材料:洋蔥根尖(蔥,蒜)
2、步驟:
(一)洋蔥根尖的培養
(二)裝片的制作
制作流程:解離→漂洗→染色→制片
1.解離: 藥液: 質量分數為15%的鹽酸,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1: 1混合液)。時間:3~5min .目的: 使組織中的細胞相互分離開來。
2.漂洗: 用清水漂洗約10min. 目的: 洗去藥液,防止解離過度,并有利于染色。
3.染色: 用質量濃度為0.01g / mL或0.02g / mL的龍膽紫溶液(或醋酸洋紅液)染色3~ 5min。目的: 使染色體著色,利于觀察。
4.制片: 將根尖放在載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鑷子把根尖弄碎,蓋上蓋玻片,在蓋玻片上再加一片載玻片。 然后用拇指輕輕地按壓載玻片。 目的: 使細胞分散開來,有利于觀察。
(三)觀察
1、先在低倍鏡下找到根尖分生區細胞: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有的細胞正在分裂。
2、換高倍鏡下觀察:分裂中期→分裂前、后、末期→分裂間期。(注意各時期細胞內染色體形態和分布的特點)。其中,處于分裂間期的細胞數目最多。 考點提示:
(1)培養根尖時,為何要經常換水?增加水中的氧氣,防止根進行無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爛。
(2)培養根尖時,應選用老洋蔥還是新洋蔥?為什么? 應選用舊洋蔥,因為新洋蔥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為何每條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時間是何時?為何?
因為根尖分生區的細胞能進行有絲分裂;上午10時到下午2時;因為此時細胞分裂活躍。
(4)解離和壓片的目的分別是什么?壓片時為何要再加一塊載玻片? 解離是為了使細胞相互分離開來,壓片是為了使細胞相互分散開來;再加一塊載玻片是為了受力均勻,防止蓋玻片被壓破。
(5)若所觀察的組織細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壓片時用力過大。
(6)解離過程中鹽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嗎? 分解和溶解細胞間質;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為何要漂洗? 洗去鹽酸便于染色。
(8)細胞中染色最深的結構是什么?染色最深的結構是染色質或染色體。
(9)若所觀察的細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染液濃度過大或染色時間過長。
(10)為何要找分生區?分生區的特點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鏡找分生區嗎?為什么?
因為在根尖只有分生區的細胞能夠進行細胞分裂;分生區的特點是: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有的細胞處于分裂狀態;不能用高倍鏡找分生區,因為高倍鏡所觀察的實際范圍很小,難以發現分生區。
(11)分生區細胞中,什么時期的細胞最多?為什么? 間期;因為在細胞周期中,間期時間最長。
(12)所觀察的細胞能從中期變化到后期嗎?為什么?
不能,因為所觀察的細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時期的死細胞。
(13)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能否看到染色體?為什么? 不能,因為洋蔥表皮細胞一般不分裂。
(14)若觀察時不能看到染色體,其原因是什么? 沒有找到分生區細胞;沒有找到處于分裂期的細胞;染液過稀;染色時間過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