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高考必背知識點歸納
2019-04-09 09:39:29本站原創
高中歷史高考必背知識點歸納
1、 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及其歷史意義
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稱為百家爭鳴 原因:
經濟上:鐵器,牛耕的出現,生產力極大提高,經濟迅速發展,為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前提。
政治上:各國之間:戰亂需要人才來強盛國家
各國國內:社會矛盾復雜,各階級均想發表本階級觀點,為百家爭鳴提供了條件
思想上:私學盛行,造就了大批的思想家,為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礎。
意義:
百家爭鳴”奠定了中國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準則,道家學說構成了2000多年傳統思想的哲學基礎,法家思想中的變革精神,成為歷代進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圖治的理論武器。
2、 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
孔子:①提出“仁” 與“禮”的學說;②政治上主張“為政以德”;③教育上注重人的全面發展;④言論編纂成《論語》。
孟子:①“仁政”學說。 ②性善論。 ③君輕民貴
荀子: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②性惡論 。③ 禮法并施
3、 漢代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的史實
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主張,漢武帝確立儒家獨尊地位。
漢代新儒學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及法家思想。基礎是“天人感應”學說 儒學在政治上占據統治地位,有利于改革中央集權和打擊地方割據勢力
高中歷史高考知識總結
1、 古代中國四大發明;中國科技發明對世界文明發展的貢獻
造紙術:發明——西漢。 改進——東漢的蔡倫造成“蔡侯紙”。
印刷術:唐代發明雕版印刷;宋代發明活字印刷。
火藥:唐代發明
指南針:戰國發明司南;北宋指南針用于航海。
貢獻:
造紙術促進歐洲文化發展,火藥推動歐洲火藥武器發展,指南針促進遠洋航行,印刷術推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促進思想解放。
2、 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等文學成就;
中國古代不同時期的文學特色
《詩經》:是我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305篇詩歌。分為
《風》 、《雅》、《頌》三部分。
楚辭:是產生于南方楚國的一種新的詩歌體裁,代表作屈原的《離騷》。
漢賦:兩漢時期盛行,代表人物司馬相如。
唐詩:唐代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鼎盛時期,數量多、流派眾、內容廣、體裁全。 宋詞:代表人物:北宋的蘇軾 ,南宋的辛棄疾
元曲元代興起的新詩體,包括包括元雜劇和散曲;代表人物:關漢卿——《竇娥冤》
明清小說:四大名著及作者
(1)《三國演義》羅貫中元末明初歷史演義小說
(2)《水滸傳》施耐庵元末明初英雄傳奇小說
(3)《西游記》吳承恩明朝神魔小說
(4)《紅樓夢》曹雪芹清朝優秀長篇小說
高中歷史高考知識點
1、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展進程中的作用
否定專制統治思想基礎,傳播西學,為維新變法提供了合乎傳統文化價值的理論依據,在當時的思想界產生了巨大影響,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有利于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
2、 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及其對近代中國思想解放的影響
(1)標志: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后改名為《新青年》)
代表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等
活動基地:北京大學(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宗旨)
主要思想陣地:《新青年》
(2)主要內容:(民主和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
① 提倡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
② 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
③ 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
a.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
b.陳獨秀發表《文學革命論》,主張推倒舊文學,建設的新文學;
c.魯迅的《狂人日記》是新文學的典范
(3)影響:
① 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給專制主義以沉重打擊,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
② 促進中國人民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的覺醒
③ 是一場偉大的民主主義的思想啟蒙和文化革新運動
④ 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推動了五四運動的發生
3、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及其對中國歷史發展的意義
傳播:
① 開始傳入:受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一些新文化人士開始在中國宣傳馬克思主義。1918年李大釗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庶民的勝利》等文章,在中國第一次舉起了社會主義大旗。
②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進一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第一次較為全面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
影響:
① 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和愛國運動的深入發展
② 中國出現了以陳獨秀、毛澤東、周恩來等為代表的第一批馬克思主義者
③ 以馬列主義為指導,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開展新民主主義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