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數學這樣學習,你也可以逆襲
2019-04-07 20:30:36本站原創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將到來,每個考生都在想盡辦法提升自己,作為曾經的過來人,希望看到更多的學弟學妹可以高考成功,越到高考,復習的節奏越不能亂,4月份進入了高考的二輪復習階段,與一輪復習不同,一輪復習是大復習,每個知識點都講,大家的復習也以大而全為主,一般是跟著學校的安排,老師的節奏來學習。
但是,一模過后,高考備考正式進入第二階段復習,以練習題目為主,一輪復習后,大家對高中三年的學的知識點基本已經復習到位了,那么,如何整理自己的思緒,做到有計劃有效率的練習題目,并在每一天最大限度的模擬高考的情景,就成為每個考生需要面對的問題了。
筆者以我的經驗向大家做個分享吧,以復習數學為例,二輪復習講求實戰效果,每天能最大限度地讓自己有高考練習的感覺是最重要的,這就要求我們的復習要做到對每道題都要有所計劃。
以全國數學卷為例,一二三卷都適用,數學題分為12道選擇題,4道填空題和6道解答題(其中選做題二選一),其中,12道選擇題又分為前6道基礎題,4道中檔題和2道壓軸題,而4道填空題就可以分為,2道基礎題,1道中檔題和1道壓軸題,大題部分的6道題要進行如下分解:1道解三角形或數列題,難度屬于基礎題,1道立體幾何屬于中檔題,1道圓錐曲線屬于中檔題,1道極坐標屬于中檔題,1道導數壓軸題,最后還有1道X因素的概率統計題。那么,這樣數學卷就簡單拆分出來了。
那么,拆分出來后,這個復習計劃怎么安排?安排之前先看看自己的分數區間,如果,你一模的成績徘徊在60-90分的話,那么,采用狠抓基礎題,有序練習中檔題,部分放棄壓軸題的策略。如果你一模的成績在90-120分之間的話,那么,就要對基礎題進行摳時間訓練,爭取在基礎題省下的時間,拿來給自己的中檔題使用,然后主要練中檔題。如果你一模成績在120分以上的話,那么可以考慮有序練習壓軸題。
下面我來說說我的復習計劃,早上把6道選擇基礎題和2道填空基礎題練習完,8道題總共的時間安排是12-15分鐘左右,因為是基礎題,這個時間足夠的,如果你屬于中等學生,這個時間可以壓縮到10分鐘以內的,然后一個早上有很多的課間,也有很多自己上課出小差的機會,那么,就可以以每道題1到2分鐘的時間在一個早上陸續的練習完成,然后,中午吃完飯,午休前可以選擇做選擇題的7-8這2道題,時間控制在5分鐘以內。
然后,在下午上課前,留10分鐘完成選擇題的9-10和選擇題的15題題。那么,下午的課間再安排自己完成一道基礎的解答題,一天選數列,一天選解三角形就可以了。這道大題完成的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因為是基礎題,10分鐘足夠完成的。然后晚飯后,晚修前,再安排10分鐘完成一道極坐標的題目,因為極坐標題目雖然是最后的選做題,但是,相對比較簡單,屬于基礎題,在8-10分鐘內足以完成的,那么,這樣的話,在正式晚修前就可以把一張數學卷的基礎題全部練完了,那么,晚上只需要再完成兩道中檔大題即可,分別是10分鐘的立體幾何和15分鐘的圓錐曲線,這兩道題不要一次去練,晚修的間隙去練就行了,那么,這樣的話,一張數學卷的百分之70的題目都練完了,基礎題和中檔題全部覆蓋到,而且,不會讓自己復習戀戰,也有效的防止了自己在一科里復習陷進去,有效的規避自己浪費時間。
最后,一天下來還剩下,選填的兩道壓軸和一道導數壓軸和一道X因素的概率統計沒有練到而已,那么,這個時候大家就要做一個決斷了,如果你是立志數學要考130分以上的,那么,你再想辦法給自己找出40分鐘的時間去完成,如果,你對自己數學成績的把控就是在120分以內的話,那么,這些壓軸題只要保證自己每一周能練兩次就行,那么,按照這樣的復習安排下來的話,其實自己每天都可以監測到自己的數學成績是多少,當你練習下來的分值越來越穩定的時候,那么,你高考時的分數偏差也不會太大的,筆者就是這樣一路走來的,僅給大家提供參考,希望能給大家幫助吧,大家可能會問,看答案也需要時間,看答案有那么快嗎?注意,這樣每天安排的都是基礎題,看答案廢不了太多時間的,唯一看答案廢時間的中檔題目只有圓錐曲線和立體幾何,所以,圓錐和立體幾何安排在晚上,算上看答案的時間,晚上晚修復習數學的時間也就40分鐘左右就足夠了。
注意,完成時間盡量控制好,能完成最好,規定時間內完成不了題目的話那就要馬上放棄,正式考試就是打仗,戰場上必須拋棄多余的感情,要嚴守紀律,在考試的時候死摳難題毫無意義,那么,在最后沖刺階段,一定要養成放棄的鐵的紀律,注意,這里所指的放棄,只是說讓大家先做后面的題目,因為高考的時候,很多心理因素是不可預知的,做題時一時不會不要太緊張,先做后面,隨著完成題目的增加,心理會趨于穩定,之前沒完成的題目就更有機會做出來了,在考場上,死做某道題是一點意義都沒有的,所以,最后沖刺階段的數學復習,大家最好把題目分開來練,形成自己的一個可能某道題放棄的時間點,盡量用紀律去控制考場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