嗷嗷待“補”!鄉村醫生缺口50萬
2019-04-05 19:45:30網絡資源
這幾天,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涿州市刁四村衛生所醫生周松勃雖然人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但他幾乎每天都是白天上會,晚上通過電話遠程給十里八鄉的老患者“問診”。
來京參加兩會前,周松勃把衛生所交代給幾名助手臨時負責,一些老患者盡管拿了藥,但還是想拿起電話,跟他嘮幾句。
“沒辦法呀!雖然近些年農村的就醫環境、條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年輕醫生尤其是有經驗、高水平的全科醫生不愿到基層來。”周松勃說,因為鄉村醫生缺乏,他只能腿勤點,跑的范圍大一點。過去兩年,他每年都跑遍附近幾個鄉,幾十個工廠、農場,以及100多個行政村。
與城市醫生不同,鄉村醫生的工作范圍很廣,既要做婦幼保健工作,也要負責篩查和管理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還要處理一些重癥精神病。周松勃建議,國家應鼓勵大中專學校針對“全科”和“家庭”診療模式的鄉土特點,培養一批適應基層衛生服務實際、來之能戰的鄉村全科醫生,緩解鄉村醫療事業后繼無人的困境。
作為億萬農村群眾最貼心的健康“守門員”,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備受人大代表關注。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荊門市市長孫兵調研后,對這支隊伍年齡老化、后繼乏人的現狀充滿擔憂:
以荊門市為例,目前全市53個鄉鎮有1361個村衛生室,若按“一個行政村要有一個村衛生室服務,村醫按服務人口1‰—1.2‰的比例配備”,需配備鄉村醫生2160人,而在現有的2057人中,723人即將退休,需補充村醫826人。從學歷層次來看,全市鄉村醫生中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僅126人,占比僅5.56%。雖然從2013年起,荊門市連續4年累計選送425名村醫參加農村醫學中專學歷教育,但層次還是較低,數量也不足。
“想想一個上千人的村子,如果老百姓半夜突然生病,身邊連個瞧頭疼腦熱的醫生都沒有,那對農民來說,簡直是噩夢!”孫兵說。從2018年開始,荊門就下定決心,市、縣(市、區)財政按1:1比例安排經費,依托荊楚理工學院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村醫”免費培養項目,并將此納入政府民生實事。5年來,市、縣(市、區)兩級財政預算支出2800多萬元。
“但這只是權宜之計。”孫兵說,國家、省級層面雖然出臺了一些政策,部分地方政府也在鄉村衛生室一體化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但因為目前沒有正式編制、基礎性工資無保障,鄉村醫生仍缺乏職業吸引力,特別是年輕鄉村醫生難以留住。
國家衛生健康委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我國經培訓合格的全科醫生為20.9萬,按照到2030年每萬人有5名全科醫生的規劃,至少還有50萬人的缺口。此外,若按國際通行的失能老人與護理員配置3:1的標準,我國至少還需要配備護理員1000多萬人,而目前全國只有幾十萬人,缺口更大。
孫兵建議,國家應一方面設立專項資金扶持鄉村全科醫生培養,即對各地大學生村醫培養項目、鄉村醫生政策待遇、鄉村醫生業務培訓按一定的標準給予經費補助,所需培養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另一方面加大鄉村醫生培養力度,通過啟動面向農村、專科學歷層次村醫培養計劃,加快符合條件的普通高校招收專科學歷村醫專業資質認證、招生計劃審批工作,統一建立專科學歷村醫教學質量保障標準,并對大學生村醫通過統一招考,實現“公職化”,納入事業編制管理,明確在村衛生室服務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