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特色文化資源拓展景德鎮陶瓷大學思政課實踐教學
2019-04-05 18:31:28網絡資源
3月18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從歷史的大視野和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戰略高度,對全國大中學校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新要求。筆者認為總書記在“四有”好老師基礎上,針對思政課教師隊伍,提出的“六要”、“八個統一”要求,既是新時代思課教師的歷史使命,也是廣大思政課教師努力的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時指出,要堅持統一性和多樣性相統一,落實教學目標、課程設置、教材使用、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統一要求,又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對具有獨特陶瓷文化特色資源和學科專業的景德鎮陶瓷大學來說,這個要求為學校深入推進思政課實踐教學指明了方向。
思政課實踐教學要“因地制宜”。景德鎮陶瓷大學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千年瓷都景德鎮,自身也擁有長達百年的基地辦學傳統。因此,“因地制宜”就是要求景德鎮陶瓷大學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應從景德鎮城市、從千年陶瓷文化、從城市雙修、城市歷史文脈和自然文化景觀等資源入手,設計實踐教學方案,實施實踐教學;從走近體驗景德鎮、認識了解景德鎮、講述傳播景德鎮、設計規劃景德鎮、傳承保護景德鎮等視角開展看景觀、研歷史、講故事、設形象、護名城的特色實踐教學,主動把思政課教學與學校專業教學、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深度對接,充分利用景德鎮豐厚的特色文化資源,使其轉化為思政課實踐教學資源。
思政課實踐教學要“因時制宜”。科學技術的發展,使手機和電腦已成為大學生必備生活用品和學習工具,手機讓學生可以充當記者的角色,也可具備廣播電臺的功能。“因時制宜”就是要求景德鎮陶瓷大學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應從學生的認知水平、身心特點和興趣關注點等方面入手,提升學校“一課一品、知行合一”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深度和水平,讓學生利用手機觀察、記錄景德鎮的城市街區、陶瓷文化景觀、瓷業從業人員風貌和陶瓷藝術精品。學生通過親身觀察記錄、調查研究,了解景德鎮的歷史、認識景德鎮的變遷、思考景德鎮的未來。這種走、訪、看、談、拍等實踐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
思政課實踐教學要“因材制宜”。“00后”已成為大學校園的主角,這批成長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一代大學生,展現出的率真自由、獨立自我、陽光自信的性格特點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因材制宜”就是要求景德鎮陶瓷大學的思政課實踐教學要充分考慮“00”后大學生的特點,幫助他們擁有更大的胸懷、培養更高的格局、堅定更崇高的信仰。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保護他們的個性與愛好,培養他們的志趣與格局,樹立他們的責任與情懷,助力他們成長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