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在歷史各個階段的特征及制度詳解(4)
來源:高中歷史 2019-03-25 18:30:06
3、文化上:
思想:儒學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新儒學即理學(程朱理學),南宋的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存天理,滅人欲”實際是為封建等級制度辯護。
科技:宋代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指南針用于航海和火藥廣泛應用在軍事上,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偉大的貢獻,是我國成為文明古國的重要標志。元代郭守敬的《授時歷》在當時世界也是最先進的。王禎的《農書》是四大農書之一。
教育:學校制度完備,書院興起,知識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階層隊伍擴大
文藝:宋詞、元散曲成為主要文學體裁;宋“話本”興起。元雜劇把中國的戲曲藝術推向成熟階段,關漢卿等的優秀劇作鞭撻了封建勢力對人民的壓迫。
書法與繪畫:書法追求個性、忽略風度,倡導有意無法,書法四大家;繪畫藝術全面發展,兩宋宮廷畫活躍、畫學興起;繪畫成為商品;風俗畫為最大亮點,代表作《清明上河圖》
六、 明清時期(1368~1840年):古代中華文明的繁盛與危機并存時期
【總特征】
政治: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封建社會由盛轉衰的時期;封建專制制度空前強化和日趨腐朽衰落;
經濟:農耕經濟高度繁榮,農業、手工業發展超過前代水平,商品經濟空前活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并緩慢發展,經濟總量仍然處于世界前列;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相比,農抑商政策嚴重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中國發展緩慢,已經開始落后于時代發展的潮流。
思想:出現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啟蒙思想;傳統科技進入總結停滯,近代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明顯落后于西方;文藝空前繁榮,反映封建制度的衰落。教育、科舉、文化政策都體現君主專制制度強化的色彩。
【具體史實】
1、政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空前強化:明朝裁撤中書省,并廢除丞相,權分六部,由皇帝直接管理;明成祖時內閣制度正式確立,大學士開始參與軍國大事。實行廠衛特務統治、八股取士等,地方廢行省設三司;清朝沿用內閣制,雍正帝時設立軍機處,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專制皇權發展到頂峰、大興文字獄。對外:海禁和閉關鎖國。君主專制得到強化同時暴露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封建制度走向衰落,阻礙了社會進步,中國開始落后于世界。
2、經濟:
農業:農耕經濟過度發展:生產技術和管理水平明顯提高,出現風力水車;雙季稻擴種和產量提高,玉米和甘薯等高產作物引進和推廣,棉花廣泛種植并成為民眾的主要衣料,耕地面積擴大、人口增長;徐光啟《農政全書》
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占據主導地位;制瓷技藝進一步發展,瓷器種類豐富,青花瓷、彩瓷、琺瑯彩爭奇斗艷,江西景德鎮是著名的瓷都;絲織業中心:蘇杭,《天工開物》、資本主義萌芽,私營手工業取代官營手工業占據主導地位。
商業:大批商業市鎮出現,城鎮經濟空前繁榮,城市生產性和專業性增強;商幫涌現;農產品商品化,商品流通擴大;白銀成為普遍流通的貨幣,世界經貿中心之一。“機戶出資,機工出力”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并緩慢發展,重農抑商、“禁海”“閉關鎖國”政策嚴重阻礙了新經濟因素的成長。
3、文化:
思想:理學發展到新階段——王陽明心學;出現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啟蒙思想,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批判封建理學,否定君主專制,并主張個性自由,提倡“經世致用”、“工商皆本”;科技:傳統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近代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明顯落后于西方;明李時珍《本草綱目》
文藝:空前繁榮,反映封建制度的衰落,具有高度的反封建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通俗文學形式——小說蓬勃發展,四大名著出現;傳奇、京劇的產生與發展,并在同光年間迎來第一個繁盛期。繪畫藝術最突出的是士大夫文人畫,最能反映其風貌的是寫意畫,民間繪畫興盛;書法藝術強調個性創造,平民化和世俗化。
科技:以《農政全書》、《本草綱目》為代表的古代科技達到頂峰。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