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舉辦遺體器官捐獻者緬懷紀念活動 徐州醫科大學百名學子致敬“大體老師”
2019-03-20 17:00:52網絡資源
“盲人重見光明,心臟再次跳動,那是你生命的再次續航,那是你鑄就的希望之路。你的崇高選擇,讓無助者不再無助;你的無私奉獻,讓痛苦者不再痛苦……”3月17日上午,由徐州市紅十字會主辦的遺體器官捐獻者緬懷紀念活動在該市遺體器官捐贈者紀念園(第二公墓院內)舉行。徐州醫科大學的學生志愿者們深情朗誦贊歌并進行醫學生誓言宣誓,向捐獻者致敬,為生命禮贊!
2018年,在市財政、衛生、民政等相關部門的鼎力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關心下,坐落于茅村第二公墓院內的徐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建成,這里既是遺體器官捐獻者共同的“家”,也是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和醫學類學生職業道德教育陣地。截至2019年2月,該市報名登記遺體捐獻累計730人,成功捐獻130例。
遺體捐獻登記者代表徐州醫科大學退休教師戴體俊教授表示,自己是學醫的,深知遺體對醫學的重要性和稀缺性。所以3年前,他便簽訂了捐贈協議,“我打算,去世時把我能用的器官獻給需要的病人,把可做標本的臟器獻給徐州醫科大學病理學教研室,把遺體獻給徐州醫科大學解剖學教研室,供醫學生學習使用。”戴體俊說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要勇于做移風易俗的推進者,積極宣傳唯物主義,讓人民建立科學的生命觀、生死觀、遺體觀,形成遺體捐獻的社會新風,讓寶貴的遺體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正是這些無私奉獻的器官遺體志愿捐獻者的義舉,促進了醫學技術的發展,使我們培養了一批批合格的醫學生,為醫療衛生鄰域輸送了大量人才。”徐州醫科大學副校長蔡紅星教授表示,對捐獻者的追思紀念,也成為對醫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感恩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形式。
“我們進入學校學習人體解剖課程的第一課就是向我們的大體老師獻花和鞠躬,感謝他們為醫學作出的貢獻。”徐州醫科大學朗誦學生代表何凌宵說,“能突破傳統葬殯風俗,將自己遺體獻給醫學事業,是很偉大的決定,我們對大體老師永遠心存感激。”該校共有100名學生志愿者加入到本次活動的工作隊伍中,他們通過宣誓、朗誦和志愿服務工作,用實際行動致敬“大體老師”,反哺社會。
徐州醫科大學解剖學教研室主任劉志安教授說道,目前每年可用的捐獻遺體在20具左右,只占醫學教學需求量的三分之一。他呼吁,加大宣傳力度,轉變思想觀念,提高重視程度,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助力醫學教育事業發展。據悉,在戴體俊之前,徐州醫科大學人體解剖學教研室創始人,95歲高齡的王平宇教授和徐醫附院兒科專家85歲高齡的姚福寶教授都已簽訂了捐贈協議,投身器官遺體捐獻的偉大事業。
本次活動是徐州市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落成后,首次在園內舉行的遺體器官捐獻者緬懷紀念活動。省市縣(區)三級紅十字會相關負責人、徐州市相關部門負責人、醫療衛生界代表、捐獻登記者代表、器官移植接受者代表等300余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