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探索培育“三有”思政新人才
2019-03-16 11:30:46網絡資源
河海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創新育人理念、優化育人方法、構建育人體系,通過新生入學教育、專業課學習、黨團支部學習、特色文化活動和新媒體平臺等載體,將學生成長發展、專業能力提升和實現社會價值融合貫通,讓學生真正認識自己、理解思政、奉獻社會,時刻擦亮自己馬克思主義的鮮亮底色,做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學習者和接班人。
專注學生發展,培育有理想的思政人。學院構建了學生發展培養體系,緊扣專業認知,關注學生對專業的理解,結合新生入學教育、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學生理解專業內涵,實現自身發展。學院倡議新生班級給退休老教師寫信,共同學習老教師回信,聆聽老一輩教育工作者的教誨,感悟河海人的成長成才之路。同時組織學生積極參加“新人文講堂”系列講座,結合學生思想動態和學習狀況設計理想信念篇、大學精神篇、傳統文化篇等,講述新時代中國故事,解答同學們心中困惑,引導同學們樹立理想。
提升專業素質,培育有本領的思政人。學院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素質與核心能力,定期舉行“慎思明辨”理論學習,圍繞國家政策、民生話題、經典著作等開展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理論能力。組織新生辯論賽,在唇槍舌劍和思想碰撞中鍛煉思維和表達。在專業課設置中強調課程實踐的作用,鼓勵學生走上講臺展示風采鍛煉綜合能力。學院微信公眾號“小河馬”定期圍繞重大事件、紀念活動等征集各類文章,提高學生文字運用和寫作水平。
發揮社會價值,培育有情懷的思政人。學院組建“小河馬”宣講團,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大眾化,累計在校內外宣講30余次,并建立了天景山小學實踐基地。宣講團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理論水平和表達能力,也實現了思政專業學生應有的社會作用和價值。同時,在2018年暑期社會實踐中學院派出8支團隊奔赴祖國鄉村,圍繞精準扶貧、新型農業、工程移民等課題開展調研、宣講,在社會實踐中發揮社會價值,助力鄉村振興。(通訊員:劉桂清 萬國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