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師生熱議全國兩會精神
2019-03-15 21:08:03網絡資源
政協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和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開幕以來,齊魯工業大學師生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收聽、收看,熱切關注“兩會”內容,結合自身學習、工作和生活實際,熱議政府工作報告。
教務處處長劉玉:
處于“兩會”時節,作為大學的一名教師、教務處處長,對教育問題關注迫切,為此,有以下研究。
其一,李克強總理將教育和財政進行比對,明確指出,在財力非常緊張的情況下,國家確保教育,把寶貴的資金用好,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托起希望的明天,這點使得我們教育工作者深受鼓舞。他還提出,繼續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今年,齊魯工業大學全面落實兩會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科教融合為契機,以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及專業建設為抓手,穩步推進齊魯工業大學(院)科教融合、建設一流大學的進程。
其二,劉家義書記提出學校要建成“科教融合的示范”。為此,學校(科學院)要繼續深化“科教融合”改革,有效調動學校辦學過程中存在的多元化要素,充分整合協調學校各組織部門,突出科學研究的育人功能,匯聚多元化的科研資源為人才培養提供支撐。在創新驅動背景下,將“科教融合”理念滲透至學校綜合改革方案之中,將創新型人才培養列為學校發展的重要目標,把握歷史發展機遇,努力建設“國內一流、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應用研究型大學”。
光電工程國際化學院院長、激光研究所所長賈中青:
作為新任的科教融合學院的院長,今年看兩會聽政府工作報告,除了繼續關注科技創新,帶著使命感更關注報告關于教育的話題,感覺“發展教育”和“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兩項內容給了我們高教從業者沉甸甸的責任,同時也為我們新建科教融合學院的教學改革之路增強了信心。光電工程學院承載著學校國際化教學改革示范和科教融合新嘗試兩項光榮的使命,從成立之日起,無論是聘請國際化專家團隊還是我們這些本土教師,都把學生的實踐能力定為培養重點。為此,學院引進了更高水平的國際化專家團隊,引入英國工程教育的全套課程和實訓體系。除思政課外全部采用英語教材、全英語教學,教學模式上大幅減少灌輸式課堂教學課外,引入大小論文、小組討論、報告研討等多種形式,增加實習、實踐課,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相信隨著科教融合的深度推進,多種教學改革措施的實施,定能實現高等教育的高質量內涵式發展,培養出更多社會認可度高、博學多能的優秀畢業生。
化學與制藥工程學院教授杜登學:
今年,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明了2019年教育改革發展的重點。其中,將“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放在了高等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去年,也曾強調“強化科教協同育人”,“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高質量本科人才培養”。當前,齊魯工業大學正處于全面深化科教融合改革的關鍵之年,校(院)正加速推進“一流學科”建設和“博士點申報”工作,勢頭強勁。作為一名普通的高校教師,對高等教育發展以及新齊魯工業大學的未來充滿了信心,用實際行動把“兩會”精神貫徹落實到教學研究中來,腳踏實地,奮發有為。
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研究生陳露:
2019年的“全國兩會”如期而至,被普遍關注的幾個關鍵詞如“教育公平”“科技創新”“就業質量”“精準扶貧”等,均是關乎我們切身利益的話題,同時對比去年,也可以看出我國經濟社會一年來發展取得的巨大成績,令我們為之驕傲。我們新時代青年學生,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復雜的國內外形勢,面臨的挑戰與風險更大,可以把握的機遇與機會也更多,因而更應當時刻關注“兩會”動態,從中了解國情、獲得啟發、筑夢未來,同時更要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勇立潮頭、砥礪奮進,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出力、獻策。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學生張云飛: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告中提出,“要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發揮我國人力人才資源豐富、國內市場巨大等綜合優勢,改革創新科技研發和產業化應用機制,大力培育專業精神,促進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對于我們科教融合學院的學生,要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平臺和政策,自覺鍛煉身體,主動參與公益活動,承擔社會責任,認真學好專業知識,鍛煉專業技能,養育專業精神,積極參與創新創業訓練,全面提高自己,為將來承擔好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任務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