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藥科大學三項科研成果喜獲2018年度遼寧省科學技術獎
2019-03-15 17:53:17網絡資源
近日,遼寧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沈陽召開。沈陽藥科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分別獲得二等獎2項和三等獎1項。其中,藥學院王思玲教授主持的“納米‘逆晶載藥’骨架技術用于難溶性藥物給藥系統的設計與評價”項目獲得自然科學二等獎,中藥學院路金才教授主持的“中藥材干燥與質量控制關鍵技術及成果產業化”項目獲得科技進步二等獎,藥學院喬明曦教授主持的“中藥提取物固態化流動與制劑連續化生產技術應用”項目獲得科技進步三等獎。
“納米‘逆晶載藥’骨架技術用于難溶性藥物給藥系統的設計與評價”項目圍繞著難溶性藥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與注射給藥靶向效率差這一科學難題,對難溶性藥物給藥系統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并已取得重要的科學發現與開拓創新性成果。8篇代表性論文的總IF為56.716,SCI他引554次,單篇最高引183次,其中有2篇入選ESI前1%高被引論文, 同時被Web of Science評為高被引論文;相關成果被Chem Rev(IF= 47.928)和Chem Soc Rev (IF=38.618) 等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評論和重點介紹。
“中藥材干燥與質量控制關鍵技術及成果產業化”項目不但從理論角度闡釋了中藥材和飲片生產過程中干燥溫度和生產流程質量控制對藥材質量和藥效的影響,并通過技術創新,解決了長期以來中藥材和飲片由于缺乏科學指導、粗放型生產導致質量不穩定甚至不合格的難題,為“中藥質量穩定性和品質提升”這一中藥共性問題提供了新方法和策略。項目中所采用的中藥材干燥與質量控制關鍵技術方法先進,技術水準達到國內一流,相關技術和方案被推廣應用至柴胡、紅花等藥材的飲片加工及相關大品種生產,取得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
“中藥提取物固態化流動與制劑連續化生產技術應用”項目創新性地將定向粉碎技術與粉體表面修飾技術聯用,用于提高中草藥提取物粉體的流動性,從而替代原有固體制劑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濕法制粒技術。上述新技術為中草藥產品的制劑技術和生產過程的標準化突破了一個關鍵技術瓶頸,為固體制劑產品的生產連續化、過程標準化和產品國際化奠定了技術基礎。
遼寧省科學技術獎包括科技功勛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和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