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現代文學類文本閱讀——戲劇閱讀命題規律
2019-03-14 15:54:34三好網
隨著新課程標準的逐步實施,古代文化的大力渲染,戲劇文學也有可能會納入高考命題的范圍。考試的選文很可能和中學語文教材中的戲劇或根據小說名著改編的戲劇有聯系,這樣考生就能利用所學的知識去了解與考試內容相關的前后情節和背景材料。下面是給大家帶來的現代文學類文本閱讀——戲劇閱讀的命題規律/考查重點。
戲劇是以語言、動作、舞蹈、音樂、木偶等形式達到敘事目的的舞臺表演藝術的總稱。
戲劇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包括話劇、歌劇、舞劇、音樂劇、木偶戲等。文學上的戲劇概念是指為戲劇表演所創作的腳本,即劇本。
劇本是一種以人物臺詞為手段,集中反映矛盾沖突的文學體裁。劇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幾點:舞臺性、動作性、沖突性。
沖突是“戲劇性”的重要來源。人與人之間或人與環境之間存在著政治、道德、思想、意志、感情的矛盾,各種矛盾表現為潛在的抵觸,或爆發為公開的對抗,這就構成了沖突。
戲劇考查的重點應該是戲劇沖突、戲劇人物和戲劇語言等,探究作品中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戲劇沖突
小說用多姿多彩的筆墨通過敘述、描寫、抒情展現生活,雖也會有沖突,但未必是首要因素,更多是偶爾從和諧底色上突出,作為平緩生活的一些高潮或轉折點而存在的。戲劇作為直觀展示的藝術,必須依靠性格沖突、意志沖突、人與環境的沖突等多種沖突來刻畫人物形象、推動情節發展。沖突表現在對話中,就是人物臺詞和“潛臺詞”對于對方的猛烈沖擊力。沒有沖突就沒有戲劇。
戲劇沖突是戲劇的靈魂,是戲劇主題的基礎和情節發展的動力,是社會生活的矛盾在戲劇藝術中的集中、概括的反映。牢牢把握戲劇沖突,是鑒賞戲劇的關鍵。
分析戲劇沖突主要從三方面著手:劇中人與人的沖突,人物內心沖突,人物與環境的沖突。
例:話劇《雷雨》片段:
魯大海哼,你的來歷我都知道,你從前在哈爾濱包修江橋,故意在叫江堤出險--
周樸園(厲聲)下去!
仆人們(拉大海)走!走!
魯大海你故意淹死了二千二百個小工,每一個小工的性命你扣三百塊錢!姓周的,你發的是絕子絕孫的昧心財!你現在還--
周萍(沖向大海,打了他兩個嘴巴)你這種混帳東西!
(大海還手,被仆人們拉住。)
周萍打他!
魯大海(向周萍)你!(仆人一起打大海。大海頭流血。)
周樸園(厲聲)不要打人!(仆人們住手,仍拉住大海)
魯大海放開我,你們這一群強盜!
周萍(向仆人)把他拉下去!
魯侍萍(大哭)這真是一群強盜!(走至周萍前)你是萍,……憑,--憑什么打我的兒子?
魯大海與周樸園的沖突是《雷雨》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中最本質的沖突,而這一沖突在所選片段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
2人物形象
戲劇中的人物形象是在戲劇沖突中通過人物的語言表現出來的。因此鑒賞戲劇的人物形象,切入點有兩個,一是把握戲劇沖突,二是品味戲劇語言(包括舞臺說明)。
3戲劇語言
戲劇語言具有區別于其他文學體裁的語言特點。為表達需要,其語言具有強烈的抒情性;有的劇本,其語言還具有強烈的文采性,如莎士比亞的作品。真正屬于戲劇語言所獨有的特性應該是——語言具有動作性和個性化。
品味人物語言:
1、要通讀全劇,弄清人物的歷史,包括他的出身、經歷和所受教養;
2、要了解所謂“規定情境”,這包括人物現在的身份、地位、跟周圍人的關系,以及他當前所遇到的問題和心理狀態;
3、要善于抓住語言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潛臺詞”,即說話的目的、言外之意和未盡之言等。
細細觀察下來,沖突、人物形象、語言三者是相輔相成的。任何一個問題的回答都是可以從另兩個角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