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師范學院師生熱議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一)
2019-03-14 09:08:59網絡資源
3月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代表國務院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作政府工作報告。玉林師范學院師生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網絡等收看、收聽會議,并結合自身學習、工作和生活實際,熱議政府工作報告和國家發展變化,交流兩會心聲。
兩會,是我國人民關注的焦點,更是我國人民民生、民意傳達的通道,人民參與國家建設的橋梁。這幾日,我對兩會的召開充滿了期待,因為今年是我國建設小康社會最關鍵的一年。兩會上,總結了國家過去幾年的發展狀況,提出了我國當前發展形勢存在的問題以及2019年國家的建設目標。人們從中可清楚望見國家的發展變化,例如稅收的增加、扶貧問題的基本解決等各種民生問題,也可以從中獲得更多就業崗位方向的資訊。
作為一名學校干部,我認為思想要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積極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注重自身的師德師風,加強教師教學能力。在教育方面,與時俱進,力爭跟上時代科技的發展步伐,將科學技術與課程相結合,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學校招生就業處處長李家貴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今年的兩會意義重大,備受矚目。聽了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我深切感受到國家日新月異的變化,也深刻認識到我們身上所肩負的責任與使命。作為一名高校思政工作者,我將繼續加強理論修養,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為核心,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為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文學與傳媒學院黨委副書記梁丹
兩會的順利召開,不僅是對前一階段國家建設成果的總結,也體現了中央將會制訂有關全民福利,對全國發展更有利的政策。兩會鼓勵高校人員要做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把大學建設得更好,使教師、學生、學校實現價值的最大化;鼓勵各行各業的代表,包括民主代表、基層干部暢所欲言,提出對深化改革、生態文明建設、扶貧空間有利的一些信息及建議。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在立德樹人的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廉潔奉公,不論是在第一課堂還是第二課堂,都要無私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潛心育人;在申報課題時,要以兩會精神內容為導向,尋找對學生、對學校、對社會、對國家有意義的課題,不斷地進行研究。
——商學院副院長葉永玲
隨著兩會的召開,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國家對各個階段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就高校而言,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是我們目前要努力的方向。結合玉林師范學院當前工作來說,引進博士生導師等高級人才對學校的學科建設、申碩攻堅大有裨益。因此,我們需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在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等方面下功夫,比如打造好“第二課堂”,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去推動學院的品牌活動等。同時,我們也需要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去服務地方、民族、國家,推動發展。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培養出全新型人才,為學校的學科建設貢獻力量。
就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及“就業”這些話題,我覺得作為一名老師,要做好創新創業等各類大賽的組織者、指導者,鼓勵學生多參與創業創新大賽以及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申報。當然,最基礎的就是讓學生能夠掌握在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再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當中。對此,學院每年都會舉辦就業座談會、考研座談會,邀請一些優秀企業家和優秀校友給在校學生分享經驗,通過這些窗口讓學生更加明確未來的規劃,更好地適應市場的發展需求。
——商學院團委書記李曉麗
對于今年的兩會,我有兩個最深的感受:第一個是中國政治體制的優越。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正朝著全面深入改革開放的既定目標奮勇前進,全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凝心聚力、千方百計謀發展的生動局面呈現在每一位國人面前,這更加堅定了每一位中國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中國夢”的信心;第二個是黨和國家以民為本的執政理念得到了生動體現。兩會上提出了很多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為了解放生產力,提出了很多非常“接地氣”的舉措,切實做到了惠及民生,充分促進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的發展,這一切體現了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執政本色。
作為政法學院的團委書記,首先,我應該把黨的執政思想、執政理念吃透,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的理論素養,加強科學研究,結合時政,向同學們傳授政治理論知識,把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講透、講好,真正為同學們理解和接受,培養他們的榮譽感。其次,結合我院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當代青年的普遍特點開展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實現有效引領,使他們能夠放眼看世界,立足專業、立足長遠,明確時代擔當,立志成才,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才。我認為自己的職業非常有意義,工作起來勁頭十足,我要在自己的崗位上為黨和國家的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政法學院團委書記孔祥堯
3月5日上午,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李克強總理代表國務院向大會作了政府工作報告。報告總結了過去一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各項成就,其中三處提到了“幸福”,四處提到“美好”,每一項措施都是從老百姓最關心的民生問題出發,以為人民群眾謀福祉為根本遵循,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奮斗目標,非常務實、接地氣,令人倍感振奮和暖心。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了關于“民生”的工作清單,如就業優先政策要全面發力,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供給,高血壓、糖尿病等門診用藥納入醫保報銷,加大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力度等等,這些都顯示了黨和政府關注民主的更大決心,讓老百姓們感受到了政府工作的溫度,給人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的強大正能量。
——校黨委宣傳部老師黃鈴
對于兩會,我最大的感受是“教育話題依舊是熱議的重點”。對于如何推進“雙一流”建設?高校如何提升人才培養水平?代表們提出:大學課程要精品化,不能弄一堆“水課”;大學人才培養需由“窄”變“寬”;高等教育應增強自身優勢,服務經濟和發展戰略等觀點。而學生的成長成才不僅體現在第一課堂上,也要根據社會的發展需要,結合學生的發展規律,借助第二課堂的開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培養出能夠為經濟社會發展作支撐,為國家、地方經濟作貢獻的優秀人才。
——教育科學學院團委副書記包璐璐
今年兩會所提出的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100萬人才的方案,我覺得這是國家對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視。我們要堅持理論與技能全面發展,做好理論、技能方面的應用性人才培養,才會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關于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加強科研倫理和學風建設,懲戒學術不端,力戒浮躁之風這一決策,從長遠來說,有利于玉林師范學院的科研事業發展,有利于打擊學術腐敗,構建一個學術嚴格、規范的科研環境。對于“國考+校考”構建碩士研究生考研新模式的提出,我覺得考研和高考一樣,屬于選拔性考試,事關全國人民的事情,因此制度的改革很有必要,但不能盲目判斷這種新模式的好與壞,需要相關的教育部門做緊密的調研才能得出相關結論。
——文學與傳媒學院教師梁航彬
今年兩會是以貫徹落實中共十九大確定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各項目標任務而召開的,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國家經濟穩增長,調結構、促就業、惠民生的主線。關于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報工作告中提到的“為支持企業減負,各級政府要過緊日子,想方設法籌集資金,大力優化支出結構”問題,我認為我國經濟在國際環境和國內情形的發展都發生了深刻而復雜的變化,困難挑戰不少,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持續深化改革的難度加大,面對這些困難、挑戰,特別是經濟下行壓力,我國政府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實行了普惠化和結構化的減稅降費,助力企業輕裝上陣,下大力氣為企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解決好融資困難、融資貴問題,加快解決阻礙市場活力釋放的難點、重點,促進企業“新陳代謝”和經濟結構優化,持續激發市場活力,促進經濟的發展。
——政法學院教師陳立林
關于兩會中提到的畢業生就業問題,從教師角度,我認為應根據用人單位需求和專業培養方案,在課堂上給學生多些實踐以及自主訓練的機會,從而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技能,使其能達到用人單位要求,更好就業。此外,學校應實行課堂教學改革,進一步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我們學校的教育與兩會提到的發展優質教育相契合,相信在兩會精神的指引下,學校會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
——教育科學學院教師陳朝新
(通訊員:朱宏龍 王曉玲 肖海珍 藍健文 馮慧敏 吳月杏 仇麗寧 謝華 廖紅 陳薛 陸小蘭 方肖潔 莫祖梅 韋寶蓮 李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