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秉林:保持教育改革政策的持續性
2019-03-07 17:25:50中國教育報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相比去年,我國教育工作重點體現出如下特征:
一是尊重教育規律,體現了教育發展目標的持續性。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教育的普及化程度大為提高。2018年,我國九年免費義務教育水平進一步提升,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4.2%;學前三年教育加快普及,毛入園率達到81.7%;高中階段教育基本普及,毛入學率達到88.8%;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8.1%,即將邁入普及化階段。隨著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矛盾的凸顯,我國教育發展的目標已經轉向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將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作為堅定不移的工作目標,尊重教育發展的規律性,保持教育改革政策的持續性。
二是保障經費投入,體現了教育發展地位的優先性。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教育是黨之大計、國之大計,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更加凸顯。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提出,在國家財力緊張的情況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繼續保持在4%以上,中央財政教育支出安排超過1萬億元,體現了當前我國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
三是突出工作重點,體現了教育發展政策的精準性。相比去年,我國教育工作重點在保持政策持續性和發展穩定性的基礎上,更加強調政策精準定位與突出重點。比如,在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方面突出強調“加快改善鄉村學校辦學條件,抓緊解決城鎮學校‘大班額’問題,保障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突出強調“持續抓好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落實”;在職業教育發展方面突出強調“改革完善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辦法”“擴大高職院校獎助學金覆蓋面”“今年大規模擴招100萬人”;在高等教育發展方面突出強調“推進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等。
四是促進資源共享,體現了教育發展路徑的前瞻性。信息科技革命給世界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正在驅動一場新的教育變革。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發展‘互聯網+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明確了“互聯網+”等信息技術手段在教育領域的應用目標,體現了通過教育信息化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享、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前瞻性。
五是發展民辦教育,體現了教育資源供給的預見性。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多渠道拓展教育經費投入,逐步引入市場機制,民辦教育迅速發展,形成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層次類型多樣、充滿生機活力的發展局面,有效增加了教育服務供給。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在明確“支持企業和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的同時,強調:“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供給,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幼兒園,只要符合安全標準、收費合理、家長放心,政府都要支持。”體現了支持并規范民間資本進入學前教育領域,在人口政策變動背景下滿足教育需求的預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