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詩眼、抓基礎、辨流派,高考古詩詞鑒賞就這點事兒
2019-02-25 11:03:23三好網
考生要從詩歌內容、語言、結構、寫作技巧及作品風格、鑒別其所表達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會意義等方面對古詩詞進行分析,只要把握住要點,就能保證不丟分。
一、抓詩眼、抓意象、明意境
1.詩眼詩歌是語言的藝術,古人寫詩特別講究“煉字”.一句詩或一首詩中最傳神的一個字、一個詞,一般是動詞、形容詞.如“悠然見南山”中的“見”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等等,使詩歌生動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詩作中作者所寫之景、所示之物,這客觀的“象”與作者借景抒情的“情”、詠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結合.
古詩詞中的意象往往是約定俗成,有規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潔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鄉之情;“鴻雁”是傳書的信使等等.有時詩人還會創造一群意象,如馬致遠的《秋思》就創造了11個意象,用“斷腸人”這一中心意象來表達思歸懷遠的秋思.
3.意境意境是文藝作品中和諧、廣闊的自然和生活圖景,滲透著作者含蓄、豐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誘發讀者想象和思索的藝術境界.優秀的古詩詞都創造了具有廣闊藝術空間的意境.詩歌意境(情景)關系往往比較多的是寓情于景、觸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點有:慷慨悲壯、雄渾蒼勁、恬淡自然、雄渾壯觀、悲壯蒼涼、孤獨冷寂等等.可見,抓住這幾個關鍵處,我們就可以穿越語言屏障,迅速觸摸到詩人的心靈世界,走進詩的藝術境界,解詩答題.
二、掌握古詩詞基本知識
詩歌分為古體詩(又稱“古風”)、今體詩(又稱“格律詩”).
古體詩: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前的除“楚辭”以外的所有詩作,也包括“今體詩”出現以后的除“今體詩”以外的所有詩作.“歌、行、吟”分別是古體詩的一種體裁.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
今體詩:分為律詩、絕句.律詩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聯(一、二句)、頷聯(三、四句)、頸聯(五、六句)、尾聯(七、八句),頷聯、頸聯必須對仗.絕句每首四句,有五絕(五字)、七絕(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聲韻,一韻到底.
詞:是今體詩之后產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發展于晚唐與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種新詩體.詞又稱長短句(句子字數不等、長短不一)、詩余(由詩歌發展而來).根據詞的長短,詞又分單調(也叫小令,一般認為58字以內)、中調(一般分上下闕,58-96字)、長調(96字以上,三闕以上).詞有詞牌,詞牌嚴格律定了每首詞的格律和音韻.
曲:即散曲,分為“小令”、“套數”.是宋金時期逐漸形成的一種新詩體.曲與詞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詞規定的字數中增加襯字,從而增加語言的生動性,更自由靈活地表達思想與情感.
三、把握不同的詩作題材
就詩作題材內容的不同,古詩詞可分為寫景(抒情)詩、記事(詠懷)詩、詠史(懷古)詩、詠物(言志)詩、田園(山水)詩、邊塞(征戰)詩等等.
寫景詩:學生在高中階段大體接觸過,毋須多說.
詠懷詩:敘事抒懷,通過具體的事件的敘寫來抒寫胸臆,抒寫個人的恨別、懷遠、思鄉、離愁、感時等情懷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詠史詩:詩人對某一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的詠嘆,一般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誦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淵明、劉禹錫、杜牧等都是詠史詩的作者.
詠物詩:主要特點是托物言志.這類古詩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義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貴、楊花有飄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內蘊.
山水田園詩:寫田園生活和山水風景,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山,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
邊塞詩:描寫邊塞生活與民族矛盾,還有一系列與邊塞有關的東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為高適、岑參、王昌齡、王之渙.
四、分清各種風格流派
“風格”是指詩人在選擇題材、塑造形象以及語言運用等方面形成的創作特色.如陶淵明的詩恬淡平和,王維的詩詩中有畫,李白的詩豪放飄逸,杜甫的詩沉郁頓挫.
流派主要指詩歌的流派和詞的流派.
1.詩歌流派:現實主義、浪漫主義
現實主義:提倡客觀地觀察現實生活,精確細膩地描寫現實,真實地表現典型環境的典型人物.源頭:《詩經》;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陸游等.
浪漫主義:善于抒發對理想的熱烈追求,用熱情奔放的語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張手法、神話故事來塑造形象.源頭:《楚辭》;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賀、龔自珍等.
2.詞的流派:豪放派、婉約派豪放派:氣勢磅礴,格調高昂,意境雄渾,感情激蕩.代表人物:蘇軾、辛棄疾.
婉約派:筆調柔和,感情細膩,委婉纏綿,韻味深遠.代表人物:劉永、姜夔、秦觀、李清照.
附錄:【廣東卷】
10、閱讀下面的詩歌,然后回答問題.(7分)
木芙蓉 窗前木芙蓉
呂本中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著意紅.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 更憑青女①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注]①青女:傳說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這兩首詩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屬性?都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2分)
⑵兩首詩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
【答案】
10.(1)描述了木芙蓉開花的自然屬性.運用了擬人手法.
(2)呂詩著重描寫的是逍遙閑適,任由風吹雨打的形象;范詩寫的木芙蓉孤苦、心酸,處境凄涼,但作者并沒有把這花看作愁苦.前者是閑適之士的豪邁與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獨的環境中的樂觀者形象.
【海南、寧夏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題李世南畫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澗,秋風瑟瑟細吹林.
逢人抱甕知村近③,隔塢聞鐘覺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畫家,擅畫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啟,丹陽(今屬江蘇)人.曾任吏部員外郎、中書舍人等職.③甕:這里指水甕.④塢:地勢周圍高而中央的地方.這里指山塢.
8、請簡單描述一下李世南畫的扇面中應有的景物.這樣一幅畫面呈現出什么樣的氣氛?(5分)
9、古人的題畫詩往往會闡發畫面以外的意趣,你覺得這首詩哪些描寫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這樣寫有什么好處?(6分)
【答案】
8、(5分)畫面大概是:有條小溪從兩山之間流出,樹林里樹葉飄落,一個人抱著甕在路上(或在溪邊),山谷那邊隱約露出寺廟.這畫面呈現出的是鄉村野外恬靜、安詳的氣氛.畫面中應有小溪、山(山塢)、樹林(落葉)、人、甕、寺廟等六種景物.描述出一至二種景物的,給1分;三至四種景物的,給2分;五至六種景物的,給3分.答出畫面呈現出什么樣氣氛的,給2分.(意思答對即可)
9、(6分)
①“水潺潺”聲音的描寫,②“秋風瑟瑟”聲音的描寫,③聯想到附近有個村莊的描寫,④遠處寺廟傳來“鐘”聲的描寫,都表現了畫面以外的景和趣.
這樣寫的好處是:①使畫面上靜止的景物活動了起來,變得有聲有色;②拓展了畫面,使之更顯豐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聲、“秋風瑟瑟”聲、“鐘”聲并聯想到附近有村莊的,給4分,每答對一點給1分;能答出好處的,給2分,每答對一點給1分.
意思答對即可.
【湖北卷】
14、讀宋詞聯系其寫作背景回答問題(8分)
臨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誰肯信,如今方表名蹤.無端良匠畫形容.當風輕借力,一舉入高空.
方得吹噓身漸穩,只疑遠赴蟾宮.雨余時候夕陽紅.幾人平地上,看我碧宵中.
【寫作背景】據宋人洪邁《夷堅志》記載:侯蒙其貌不揚,年長無成,屢屢被人譏笑.有輕薄少年畫其形貌于風箏上,侯蒙見之大笑,作《臨江仙》詞題其上.后一舉登第,官至宰相.
⑴這首詞體現了侯蒙什么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詞作予以簡析.(4分)
⑵《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臨江仙》上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與侯蒙詞一樣,都運用了“夕陽紅”意象,但其象征意義各不相同,請作簡要的比較.(4分)
【答案】
14.(8分)
⑴(4分)
①侯蒙幽默詼諧.如戲稱畫他形貌的人為“良匠”,機智地應對別人的嘲諷.
②侯蒙樂觀自信.別人把他的形貌畫在風箏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宮”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遠.結句含意:等到我事業有成時,“看我”怎樣在“碧霄中”自由馳騁吧!
⑵(4分)
①侯詞的“夕陽紅”象征個人的時來運轉,大器晚成.
②《三國演義》開篇詞的“夕陽紅”象征歷史的滄桑變化.
【湖南卷】
15.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5分)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龍標野宴
李 白 王昌齡
揚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沅溪夏晚足涼風,春酒相攜就竹叢.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莫道弦歌愁遠謫,青山明月不曾空.
【注】龍標:古地名,今屬湖南黔陽.
兩首詩都有一“愁”字,但其在詩中的含義和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請簡要分析.
【答案】15.李白詩中的“愁”是懷人之愁;作者以“愁”襯托自己不以遠謫為念,寄情山水的曠達之情.
【解析】李白在漫游和飄泊中度過一生,任俠尚義,交游天下,是極重道義和感情的人.素稱“詩家天子”的王昌齡是李白的摯友,他性情豪爽,不畏權貴,屢遭貶謫,而不屈己志.約于天寶八年,王昌齡被貶到偏遠瘴癘之地夜郎,李白聞訊后同情關注之情難以抑制,于是寫下了這首一往情深的《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詩的首句以寫景起興.楊花落盡,萬卉消歇,暮春時節那種寥落迷茫的景象,已經足以撩起人的愁思了,而陣陣傳來的杜宇的悲啼更使人產生一種空曠孤寂的情緒.是什么事情引起詩人的感傷呢?接下去便用敘事之筆點明,“聞道龍標過五溪”,是因為詩人聽到了好友遠謫的惡訊.在這里,詩人并沒有赤裸裸地傾吐自己的感情,也沒有將自己對友人那種純真的友情和對自然景物的描寫交融在一起,景語中蘊含著濃郁的情味.所謂景中有情,情中有景,心與物融,情與景合.這首詩就達到了情景相融,妙合無垠的境界.
李白以浪漫主義的豐富想象,通過明凈的語言,把他那種真摯的友情、焦急的關切等等予以高度的概括.“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澄碧的藍天,月亮是那樣皎潔無暇,明凈幽美,不正象征著詩人的真摯友情嗎?詩人之“愁”是懷人之愁.而用一“直”字,更寫出了詩人那種要急切前往撫慰友人的深婉情致.結句頗為奇特,不僅想象超人,而且寫得極為開闊,余意不盡,無形中使人陶醉在詩意盎然的境界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