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個問題告訴你:什么專業才是好專業
2019-02-21 17:30:03學業之道微信公眾號
挑大學選專業,對于高考生志愿填報是非常重要的,你想學什么專業?什么專業是好專業?本文通過九個問題,做出了非常細致全面的解讀,很中肯,建議各位高中生及家長都要好好看看!
1
“熱門專業”就是好專業?
每年被問得最多的問題之一便是:“現在什么專業最熱門?”
按照這種思維方式來選填高考專業的考生和家長是非常多的。所謂“熱門”專業,也就是那些家長關注度高、考生報考熱情度高的專業。譬如,金融、外貿、財會、計算機等,多年來一直是炙手可熱的“熱門”專業。
“熱門”專業之所以受到考生家長青睞,主要是因為考生和家長認為其就業率比較高,對應的就業行業環境好、待遇高。
但在實際招生過程中,“熱門”專業受熱捧的原因更多是由于招生計劃數引起的。因為全國大部分院校都開設了以上專業,招生計劃數如此之多,必然在報考人數上蔚為壯觀,儼然“熱門”。
但這種“熱門”專業的開設也給四五年后的畢業生造成了就業壓力——“供過于求,就業撞車”。
“熱門”專業報考時,招生計劃數遠遠多于社會市場的人才需求,“熱門”專業到了找工作的時候就只能是部分人的“熱門就業”。
這就不難理解就業率較低的專業中,會出現電子商務、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經濟學、工商管理等曾經“熱銷”多年的專業。
熱門專業不等于高就業率,而且熱門的專業也并非一成不變,以前師范類專業一直是傳統“冷門”,很多人不想當老師,不愿意報考師范類,但隨著近年教師待遇的提高加上職業的相對穩定,已經開始有很多考生爭相報考師范類專業。
而隨著能源戰略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不斷提升,以前一直身處“冷宮”的“農林地礦油”也在逐漸升溫。
2
“就業率高”的專業就是好專業?
不可否認的是,上大學選專業的終極目標之一就是為未來的就業做準備,填報高考志愿是否要考慮就業因素,答案是肯定的!
但在運用“就業率”來作為選擇專業的參考依據時,我們不能僅憑就業率的數字高低來做判斷。
不同于過去計劃經濟時期的畢業生,需要拿到用人單位的報到證才算是就業了,現在大學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口徑比較寬泛,無論學生是打算自主創業還是將來做自由職業者,只要學生離校時向學校提供了一個今后的就業去向,都被視為就業率的統計依據。
隨著就業形勢越發嚴峻,報考研究生的人數也持續增加,很多大學把考研人數也計入就業率中,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說的“隱性就業”。
因此大學統計出來的就業人數里,不僅包括實際參加工作的畢業生人數,還包括考研、出國留學、自主創業以及靈活就業的人數。
這個就業率數字并不能代表畢業生參加工作的實際情況,與人們對各類專業就業率的實際定位也有一定的差距。
此外,考生和家長在參考就業率數據時,還需要注意到:
并非某所高校的就業率高就代表著這所學校所有專業的就業率都高;并非統計出來某個專業的就業率比較高,就代表這個專業在任何一所學校的就業率都高;并非某個專業有了高的就業率,就代表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很高。
3
“錄取分數高”的專業就是好專業?
各個專業錄取分數有高有低,高校錄取分數高的專業基本上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謂的“熱門”專業,因為考生和家長在志愿填報的過程中大多有“不能浪費分數”的從眾心理。
認為高分數就要報考高錄取分的專業,如果考了680分能報最熱門的金融類專業,絕不填自己心里更喜歡的物理學,最好錄取的時候還是“壓線錄取”,這樣就完全不吃虧了。
這種想法在考生和家長群體中普遍存在,但填報高考志愿不是做買賣,講究錢物對等,考生選擇專業,還要兼顧考慮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理想志向。
如果上大學后由于你對這個專業不感興趣而沒有打好扎實的基礎,那再好的專業對你的人生發展也意義不大。
事實上,專業錄取分數的高低只能反應報考熱度的高低,不能作為判斷專業好壞的依據。
譬如,生物工程在很多學校的錄取分數都是名列前茅的,但由于國內沒有比較好的生物工程產業圈,所以畢業生對口工作還是比較難找的,很多名牌高校生物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最終不得不選擇出國留學“曲線救國”。
4
“高薪職業”對應的專業就是好專業?
既有“前途”也有“錢途”,是很多家長給孩子選擇專業的標準之一,他們經常會參照網上的一些“高薪職業排行榜”,以職業定位來篩選專業。
雖然我們也鼓勵考生和家長在選擇專業時將職業作為考慮因素,但仍需提醒家長的是,專業不完全等同于職業,不一定是大學讀了什么樣的專業,未來就會做什么樣的工作。
在實際就業中,當今社會上能直接從事和自己在大學所學專業對口工作的人并不多,能一次就業就到位的人也不多。
專業與職業聯系緊密的多是些工科類專業(如土建類、航空航天類)和醫學類專業,即便是這些專業,對口率達到40%就已經是非常高了,大部分專業的職業定位是模糊的。
5
專業名稱看起來好的就是好專業?
幾年前曾經接觸到一名考生,因為一本批次志愿沒填好,最后以高出一本線30多分的成績考入了沈陽某二本批次招生院校的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但第一個學期結束后他退學了。
這位同學物理和數學成績都特別好,一心想讀計算機類專業,以后當一名IT精英,所以雖然“高分低就”了學校,但覺得所幸錄取到了心儀的專業。
可等半個學期讀下來,他卻發現這個“信息與計算科學”并非計算機類專業,而是一個數學類專業,主要掌握數學分析、計算方法概率論等。
通俗說來,它與純數學的區別就在于,它研究的是如何算得更快,講究的是計算的技巧,注重如何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計算機只是它的輔助計算工具而已,與這位同學設想的計算機硬件設計、軟件開發相差甚遠。
面對著不滿意的大學和不喜歡的專業,他不得不退學復讀,走進“高四生”的隊伍。
上述這位考生就是從專業的字面上去想當然認為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學習的是計算機的相關內容。
類似的讓人容易望文生義、產生誤解的專業還有很多,譬如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既不屬于生物科學類,也不屬于醫學技術類,而是屬于工學里的電氣信息類。該專業主要研究方向是運用工程技術手段,研究和解決生物學和醫學中的有關問題,畢業后多到企業從事醫療器械的設計、制造和研究等工作。
再比如信息資源管理專業,實際上是由檔案館專業更名發展而來的;公共事業管理(師范)專業,實則就是教育學專業。
很多新增冠以時髦專業名稱的“全新專業”其實就是一些以前的專業根據時代的需要和專業的發展換上了新包裝,用“新瓶”裝了“舊酒”,考生和家長切不可“以貌取人”,一定要深入了解專業真正學習哪些內容,培養的又是方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