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24個答題模板(4)
來源:高中政治 2019-02-20 15:39:56
11.我國在對外關系中為什么和怎么做?
(1)為什么
答題要素:必要性(權利義務、外交政策、國家利益、國際形勢等)+意義(國內、世界)
①必要性:主權國家的權利和義務;我國實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國際形勢的要求(符合時代主題和時代潮流、符合多極化趨勢);符合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
②意義:對我國,提升國際地位、展示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為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等。對世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推進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2)怎么做
答題要素:國際義務+國際競爭+國際形勢+國際關系+外交政策
①國際社會成員角度:積極履行不侵犯別國、不干涉他國內政,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的義務,自覺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
②國際競爭的實質角度:抓住戰略機遇,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增強綜合國力,提高我國的國際影響力。
③國際形勢角度: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推動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
④國際關系角度: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尊重他國正當利益,維護各國人民的共同利益;堅持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所有國家發展友好合作。
⑤外交政策角度: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12.如何運用文化作用的知識分析問題?
答題要素:文化對社會(精神力量、文化與經濟政治、文化與綜合國力)+文化對人(表現、特點、塑造人生)
①文化作為一種社會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②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③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認識活動和思維方式。
⑤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特點。
⑥文化塑造人生,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13.如何處理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
答題要素:態度+原則+博采眾長+以我為主+反對錯誤傾向
①文化具有多樣性,我們既要認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堅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加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
②在文化交流、借鑒與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堅決抵制外來文化中腐朽糟粕的部分。
③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
④正確處理好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反對封閉主義和民族虛無主義等錯誤傾向。
14.怎樣對待傳統文化?
答題要素:批判繼承+發展創新+反對錯誤傾向
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②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創新。
③反對固守本民族傳統文化的“守舊主義”和根本否定傳統文化的“歷史虛無主義”傾向。
15.如何進行文化創新?
答題要素:根本途徑+基本途徑+基本要求+人民群眾+反對錯誤傾向+內容
①根本途徑:社會實踐。
②基本途徑:繼承傳統,推陳出新;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③基本要求:處理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的關系、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
④發揮人民群眾的作用。關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從人民群眾的實踐中汲取營養。
⑤克服錯誤傾向: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以及“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傾向。
⑥內容: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推動文化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和傳播手段創新。
16.如何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答題要素:指導思想+核心價值+文化創新+主體作用+體制保證+自覺自信
①關鍵在于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
②大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③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著眼于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發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長處,不斷創新。
④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永葆生機和活力。
⑤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文化產業快速發展,不斷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
⑥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