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綜考綱:物理增加實驗 生物考試范圍改變
2019-02-18 09:29:49上游新聞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以下簡稱《大綱》),今年大綱有何變化?今(13)日,上游新聞記者邀請了南開中學物理教研組長徐炳、高三化學備課組長梁貴春、高三生物備課組長唐生林對物理、化學、生物學科的大綱進行了解讀。考生后期如何復習備考,來看看老師們的建議。
物理
考綱解讀:萬有引力與航天是命題熱點
總體來說,2019年的考試大綱和2018年的考點、考點級別、考點內容完全相同,這意味著高考命題也會保持穩定。
考綱在考核目標指導方針有微調?己四繕恕⒖荚嚪秶邦}型示例部分第一段第一句,由原來的“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變為“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要求”。
這部分第二段中,由原來的“注意物理知識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廣泛應用”,變為“注意物理知識在日常學習生活、生產勞動實踐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大力引導學生從“解題”向“解決問題”轉變。這一變化是物理核心素養中科學思維要素的具體表現。
所以,2019年高考命題會更加注重對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考查,那些聯系學習生活和生產勞動實踐、考查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題目數量可能會有所增加,實驗中可能會增加一些設計性實驗,考查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此外,題型示例是高考命題的指揮棒,今年的大綱中也有一定變化?荚嚧缶V的說明中題型示例部分例12由原來的2013年新課標全國卷Ⅱ第20題換成了2018年全國卷I的第20題。換后的題用引力波這一最新的科研成果設計問題情境,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以引導考生關注宇宙、關注科學,提高學習科學的興趣,培養科學精神。由此可見萬有引力與航天在2019年高考命題中仍是高考熱點。
備考建議:
復習中要注重基本題型、基本模型。從近幾年高考試題來看,對考綱中的主干知識所涉及的基本模型、基本題型幾乎年年必考,所以備考中對主干知識持續給予足夠重視。例如平衡問題、動力學問題、天體運動、帶點粒子在電場、磁場中的運動問題等等,這些考點要深層次的去挖掘,通過典型題目進行總結、梳理解題思路。
考核目標指導方針微調專門提及“思想道德素質”和新課程標準中的“核心素養”,復習中也要重視這兩個問題。其中,物理核心素養中“物理觀念”和“科學思維”就是培養學生運用物理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建模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在備考中要注意適當關注一些聯系生活和聯系實際的STSE物理問題,實驗題中要適當重視設計性實驗的訓練。
此外,要關注科技熱點。高考命題很可能以科技熱點問題為情境設計問題。如:2018年北斗地圖APP正式上線,現已提供全球服務,我國衛星導航邁入了新的階段。嫦娥四號任務中繼星“鵲橋”成功發射,“鵲橋”是世界首顆運行于拉格朗日-2點的通信衛星。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是世界首顆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和巡視探測的航天器。再比如:港珠澳大橋的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施工中我國自創且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的海底沉管技術等。
化學
考綱解讀:用化學知識群取代單一知識點考查
2019年化學的考試大綱同2018年相比無明顯變化,體現了在新高考之前穩定的命題趨勢。
但穩中有變,在“第I部分考核目標與要求”中略有不同,指出對考生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要求,強調“化學高考在測試考生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和思維方法的基礎上,全面檢測考生的化學科學素養”。把“關鍵能力”和“思維方法”寫進考綱,說明高考對考生個人綜合素質和用化學思維去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體現在考題中,可能會借助多種素材設置不同情景,對化學知識群進行考查,以替代以前較單一的知識點,增加思維容量。這就更能體現考生的學習潛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學科素養,為新高考做好鋪墊。
備考建議
教材是總復習的根本,很多經典高考題都能在教材上找到根。考生要養成經常翻閱教科書的習慣,在復習中以資料所羅列的內容為線索,認真閱讀教材,理解和領悟知識點的內涵及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形成知識結構和網絡。
要重點突破主干知識,包括(1)阿伏加德羅常數及其應用 (2)氧化還原反應 (3)離子反應 (4)元素周期律、周期表(5)反應熱及熱化學方程式 (6)化學反應速率及化學平衡(7)弱電解質的電離、鹽類水解、酸堿中和滴定、溶度積常數 (8)電化學 (9)非金屬及其化合物 (10)金屬及其化合物 (11)烴的衍生物及其推斷與合成(12)化學實驗。
高考會越來越多的在一個題目中體現對化學知識群的考查,這就對考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有更高要求,可以用自學訓練、審題訓練、化學建模等方法對學生進行培養。
復習中還要精練習題,提升考試能力。練習是高考復習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考生做一定量的題目,以提高解題速度和鞏固基礎知識是必要的,但若沉溺于題海,雖做了大量的題目,但多數可能沒有真正消化。這就需要老師和學生配合,精選精練,跳出題海,力爭讓學生“明一知百,舉一反三”。
生物
考綱解讀:選修一新增兩個專題
新公布的考綱和考試說明,總體要求及必修部分和現代生物科技專題部分的考查內容沒有改變,只是考試說明中生物技術實踐(選修一)部分做了微調,增加了相關的實驗。
在生物的選修一部分,增加了4個內容。這部分以前只考3個專題8個實驗,今年變成了5個專題12個實驗。新增的實驗有“酶的應用”板塊3個實驗,在“蛋白質分離和提取”板塊也增加了2個實驗。目的是為了平衡選修一和選修三的考試范圍。
學生在高考中可以選選修一或選修三來做題,以往選修三的考試范圍更寬,難度更大一些。因此,今年對選修一考試范圍做出了調整,新增的兩個專題之前沒有學過也沒有考過,對重慶的師生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備考建議:
后期復習時,在原有計劃基礎上,必須要留出相應的時間給新增專題,做專門的教學處理和應試安排。
對于新增專題的學習,建議在一輪復習結束開啟二輪復習之前進行,這樣有利于學生有更多時間和機會進行應試訓練。
同時,后期復習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重視基礎,強調過手。要給學生梳理知識清單,讓學生填空,同時利用零碎時間去識記;上課注意課堂落實,教師避免一言堂,讓學生識記、過手、回答問題,還要注意課后的面批面改。
2。緊扣教材,注重細節。全國卷重視主干,但偶爾也會考得非常細,復習時要對教材小字內容、課后習題、課后材料進行深挖,避免在高考中出現一道細節題導致整個學科炸雷的情況。
3。緊扣考綱、重視主干。這是學生拿到基本分的保障。
4。加強思維,突出能力。要深挖教材中的知識點,以及各種實驗案例背后的思維訓練。同時將此反饋到平時教和學中,在復習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引導專業訓練。最后,學生要有錯題反思,針對反思做一些針對性的訓練,才能提高能力。
5。強化審題,重視闡述。尤其對于一些基礎扎實、思維過硬的學生,如何拿高分、滿分,這點很重要。很多學生知道知識點和考點但答不準,原因是沒有審準題。因此,要對學生進行審題和闡述的專門訓練。除了動手(筆)還要動口(說),或者先動口,再動手,避免“手口不一”的現象。同時讓學生總結一些審題和闡述的模型,這樣做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