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專題掃盲:第一次工業革命(2)
來源:高中歷史 2019-02-15 16:24:16
(一)經濟方面
1、促進了生產力的巨大發展
2、推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變革,資本主義發展到自由資本主義階段:自由生產和商品輸出
3、工廠出現并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組織形式,工廠制度形成
4、國民經濟結構發生變化,工業成為支柱性產業,工業化成為歷史潮流
5、工業城市形成,城市化進程加快
(二)政治方面
2、進一步沖擊了封建勢力,資產階級的統治得到了鞏固和擴展(資產階級-封建地主階級)
3、導致了階級結構的變化,出現資本主義社會兩大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工業無產階級)
4、金融資產階級和商業資產階級走向衰落,工業資產階級掌握政權(資產階級內部)
(三)思想關系方面:三股進步的思想潮流
1、自由主義:工業資產階級
(1)政治上:自由平等――體現了反封建等級和封建特權的要求
(2)經濟上:自由經營、自由競爭和自由貿易――體現了商品輸出的要求
對內:反對國家干預經濟生產,要求由市場調節生產
對外:反對貿易保護,要求開放市場
2、社會主義:工業無產階級
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推翻資本主義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
3、民族主義:殖民地、半殖民地
反對殖民壓迫,要求民族獨立――孫中山三民主義
4、近代意識興起:它引起了人們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的變化,使人們逐漸形成了近代意識。
近代意識有: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時間意識、風險意識、變革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等。
(四)國際關系方面:東方從屬于西方,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基本建立
(1)軍政上: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加快,資本主義殖民體系基本形成
(2)經濟上:資本主義在世界范圍開展商品輸出,他們以廉價商品代替奴隸貿易,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基本形成
重點分析:世界市場的基本形成
(一)歷史背景:工業革命的開展
1、必要性:工業革命的開展,導致市場的需求量不斷擴大
2、可能性:交通運輸的發明,使各地間的聯系更加便捷
(二)形成概況
1、形成時間:19世紀中后期
2、形成途徑:
(1)政治上:通過殖民擴張,使廣大亞非拉國家淪為了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武力)
(2)經濟上:推銷工業品,收購原料(商品)
(三)組成部分
1、主導:歐美資本主義國家,英國成為世界工廠。他們輸出工業品,制成品
2、附庸:廣大亞非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出口原料和半成品,即初級產品
(四)歷史評價
1、本質:不公平的市場秩序,經濟舊秩序
2、影響:
(1)對資本主義國家:獲得更多的利益和更大的發展
(2)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更加貧窮落后;傳播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客觀上促進了當地進步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