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計劃本中的大類招生有什么不同
2019-01-16 19:49:37網絡整理
本文導讀
*什么是大類招生
*大類招生和普通專業的區別
*大類招生的三種模式
*志愿填報注意事項
*實施大類招生的部分院校
隨著新高考的逐漸推進,“大類招生”開始頻繁出現在大眾視線。
計劃本中表述對比
不過什么是大類招生?跟普通招生有什么區別?有什么不一樣的要求嗎?
今天為各位一一解答,讓你提前做好功課不踩坑!
什么是大類招生
所謂按大類招生,簡單來說就是按學科大類招生,高校將相同、相近的學科門類,同院系或者不同院系的專業合并,按一個大類招生。考生填報志愿時,可以直接按照專業大類的名稱來填報志愿。
例 如
如在某校招生專業中,農學、植物保護、園藝、種子科學與工程等4個專業統一以“植物生產類”招生,考生若想選擇其中某一個專業,填報時只需填上“植物生產類”即可。
考生通過大類招生被錄取之后,在本科階段前兩年(有的是一年)統一學習基礎課,大二或大三時再根據學校要求、自己的興趣、專長和發展方向,在大類所含專業中重新選擇具體專業。
大類招生和普通專業的區別
專業名稱
與專業招生相比,按類招生的專業類名稱沒有專業名稱劃分得詳細,一般是某一學科領域內的一級學科或者二級學科。
比如北京工業大學2018年的招生計劃里面大家就可以看到土木類、能源動力類、數學類等這些類別。這些都是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專業目錄里面的專業類,每個專業類里面包含了院校正式在教育部備案的多個具體專業。
例 如
能源動力類包括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社會學類包含社會學、社會工作專業等。
招生計劃
對于按類招生的學院,學校招生計劃數不再按專業劃分,而是下達到按當年計劃招生的專業類,考生在填報志愿時只需填報相應的大類,不需要選擇確定自己就讀的具體專業。
培養模式
不同的高校在按類招生的過程中結合本校的教學資源、學科建設、專業布局、院系建制、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就業方向等問題制定相關的培養模式,彼此之間也不盡相同。即便是同一高校內,不同類別的培養模式、分流時間等也會有所區別。
大類招生的三種模式
1、按一級學科或二級學科招生
這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實行的大類招生形式。這種招生方式中的專業類所包含專業一般具有學科相近性,把一些特點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屬性的系科或專業方向合并在一起招生。等大二或大三再分流到不同的專業進行具體專業課程學習。
2、按院系招生
按院系招生的高校,一般是一個學院或系,按一個或幾個大類招生。學生們可以通過對學科、專業的學習和了解后,結合自己的興趣、特長、成績等,再在院系范圍內選擇專業。
3、按“基地班”“實驗班”模式招生
還有一些學校是以“基地班”、“實驗班”的形式進行招生,如北京大學的“工科實驗班類”,浙江大學的“工科試驗班”等。當然,不是所有的實驗班都按大類招生,還有很多高校的實驗班是入校以后再進行選拔的。
大類招生要注意哪些問題
1、考生在填報志愿時,要仔細閱讀學校招生簡章,了解每個招生大類包含哪些專業。各校專業設置及培養方案不同,同一招生大類包含的專業及未來深造、就業的領域可能是不同的,考生要仔細研究,加以區分。
2、考生還要了解各校大類分流的時間及方式。專業分流時,部分高校直接滿足學生報考意愿,部分高校根據學生報名擇優錄取。不同的分流方式決定了學生未來進入某個專業的難易程度。
3、部分院校在大類招生時沒提出具體要求,但專業分流時對身體條件會有限制。考生在填報志愿時要對照相關體檢標準,了解自己的志愿專業是否有身體條件要求,如不符合要避開報考。
4、提前了解所報院校將來分專業的相關規定,是很有必要的,這直接關系到將來學生的專業去向。家長可以咨詢各校招生辦人員,看看除了成績因素以外,是否還有其它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