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單元復習哲學物質概念考點解析
2019-01-11 23:00:21三好網
第四課 探究世界的本質
考點一 哲學的物質概念
㈠物質
⒈含義: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
⒉理解:“不依賴于人的意識”,是指無論人們是否感受到或是否承認它的存在,它都客觀的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是指物質具有可知性,能被人們所反映和認識;“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㈡自然界的物質性
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規律形成和發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發展史,都是統一的物質世界的組成部分。
■自然界的客觀性原理:自然界是客觀的,它的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要求人們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承認自然界的客觀性是人類有意識的處理好人與自然關系的基本前提。
㈢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⒈人類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勞動創造了人和人類社會。
⒉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構成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環境、人口因素、生產方式。這三者都是客觀的物質的要素。
⒊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也是客觀的。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它們都是客觀的,人們既不能隨意選擇生產力,也不能隨意選擇生產關系。
⑴生產力是客觀的物質力量,生產力的實體要素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都是物質的;
⑵生產關系是客觀的經濟關系,它包括生產資料的所有制關系、人們在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產品的分配關系等,它們都是物質關系,具有物質性。
■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是物質的,人的意識是社會的產物。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主觀符合客觀。
◎關于世界的物質性,還有以下幾種說法都是正確的: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的本原是物質;世界的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世界統一于物質;世界是物質的;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