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歷史期中考回顧:難記知識點排行榜Top8
2019-01-08 14:55:49三好網
Top1.分封制的內容和作用:
內容:
①分封對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貴族,
②受封者義務——服從周王的命令、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
③受封者權利——職位世襲、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
作用:
①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管轄。
②擴大了統治區域,開發了邊遠地區;
③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④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但諸侯國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埋下分裂割據的隱患。
Top2.秦朝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表現:
①建立“皇帝”稱號,確立皇帝制度。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大權由皇帝總攬,從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設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監察百官;太尉——負責全國軍務。
③在地方推行郡縣制:郡縣的長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Top3.宋初中央集權的強化的表現:
①軍事上收精兵:杯酒釋兵權,解除朝中大將和地方節度使的兵權;加強禁軍、強干弱枝。
②行政上削實權:派文臣任地方長官;設通判負責監督。
③經濟上制錢谷:地方賦稅一小部分作為地方開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
Top4.歷朝歷代的選官和用官制度:
西周——世卿世祿制
戰國-秦——軍功爵制
漢代——察舉制
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隋唐宋—清朝——科舉制
秦代——御史大夫監察百官
漢代——出現刺史監察地方
宋代——通判監察地方
明清——廠衛、六科給事中和按察使司
Top5.雅典民主政治的評價?
積極方面:
①實行民主政治,社會相對公正一些,有利于社會安定。
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高度繁盛。
③為后來歐美資產階級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鑒。
消極方面:
①婦女、奴隸和外邦移民沒有政治權力,真正能夠享受到民主的只是少數男性公民,實質是奴隸主階級的民主。
②過于泛濫的民主,容易導致無政府主義的泛濫。
Top6.兩次鴉片戰爭知識點:
鴉片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英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要求擴大海外市場和大量掠奪原料。
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1842年,《南京條約》內容:割香港島給英國;賠款2100萬元;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為通商口岸;協定關稅。鴉片戰爭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1860年,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和焚毀圓明園;簽訂1858年《天津條約》,1860年《北京條約》
英國侵占我國領土香港地區(條約及地圖)經過: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割占香港島;1860年中英《北京條約》割占九龍司地方一區;1898年強行租借新界。
Top7.甲午中日戰爭知識點:
過程: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主要戰役有平壤戰役、黃海戰役(鄧世昌犧牲)、遼東戰役、威海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1895年中日《馬關條約》:①割遼東半島、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④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影響:列強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中國各階層開展救亡圖存的運動。
Top8.五四運動知識點:
五四運動導火線:巴黎和會外交失敗
五四運動的爆發時間、口號、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第一階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學生,第二階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①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性質)。②青年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 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①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性質)。②青年學生是先鋒;工人階級是主力軍;先進的知識分子開始在工人中宣傳馬克思主義,起了指導作用。③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