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周年-時政考點全面梳理
2019-01-07 11:48:55搜狐教育
2018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這個時政考試出題幾率非常大,肖大大在他的命題人形策書中也作為重點內容有所闡述。繼上次跟大家分享了,今天跟大家再分享下改革開放40周年相關考點,考研的同學建議收藏,都是干貨哈。
改革開放40周年相關考點速記導圖
改革開放40周年包含: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基礎知識),“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演講和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三部分內容,上面的速記導圖可以快速的幫助你理解和掌握相關聯系和考點。我們先來梳理下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基礎知識)部分的考點,收藏背即可。
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1)主要內容
第一,沖破長期“左”的錯誤的嚴重束縛,徹底否定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
第二,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
第三,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的優良傳統,審查解決了歷史上遺留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重要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
(2)歷史意義
第一,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第二,結束了粉碎“四人幫”后黨和國家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開始了在思想、政治、組織等領域的全面撥亂反正。
第三,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中央領導集體,揭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
第四,以這次全會為標志,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
2.社會主義改革的性質
社會主義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3.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
第一,改革不是對原有經濟體制的細枝末節的修補,而是對原有經濟體制的根本性變革。它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時相應地改革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
第二,改革是涉及到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各個方面的內容的全面變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社會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社會活動的各個環節,政治、經濟、科技、教育體制等方面都將面臨著重大的改革。
第三,改革深刻地引起了每一個人的社會生活、利益格局以及思想觀念的變化。這種改革雖然不是本來意義上的政治革命,但是從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從引起社會生活各方面的深刻變化,從促進社會全面進步來說,它的作用和意義不亞于革命。
4.改革開放的作用
第一,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第二,是當代中國的活力之源。
第三,是黨和人民事業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
第四,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第五,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5.“三個有利于”標準
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生產力、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6.全面深化改革
(1)總目標: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重大關系:處理好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的關系;處理好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的關系;處理好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的關系;處理好膽子要大、步子要穩的關系;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
(3)將全面改革進行到底。
第一,堅持主動開放,把開放作為發展的內在要求,更加積極主動地擴大對外開放。
第二,堅持雙向開放,把引進來與走出去更好結合起來,拓展經濟發展空間。
第三,堅持全面開放,推動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第四,堅持公平開放,構建公平競爭的內外資發展環境。
第五,堅持共贏開放,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普惠共贏方向發展。
第六,堅持包容開放,探索求同存異、包容共生的國際發展合作新途徑
以上就是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基礎知識)相關考點梳理。全部內容摘自于微信公眾號-世紀高教在線-19考研社會熱點沖刺串講班課程。該課程由楊婭娟老師主講,通過梳理和精講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中美貿易等等國內外重要時政幫你搞定考研政治時政和形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