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學院正式更名為成都大學
2018-12-24 22:17:30網絡資源
四川發布客戶端消息 12月7日,在成都大學隆重慶祝建校40周年的前夕,教育部下發《關于同意成都學院更名為成都大學的函》,正式批準成都學院更名為成都大學。
正式更名成都大學
40年培育十五萬人才
成都大學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綜合性大學,是成都市重點建設大學。成都大學創建于1978年,1983年因響應高等教育結構改革試點,由本科院校改辦專科層次職業大學,2003年經教育部批準恢復為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校名保留,改為成都學院建制。2018年,“成都大學”恢復校名,開啟高等教育的新時代新征程。
據了解,學校占地面積2946畝,現有在校生2.2萬人,下設16個學院、59個本科專業,有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類別)9個,二級學科(領域)24個,涵蓋十大學科門類;是四川省博士學位授權立項建設單位,建有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附設三級甲等附屬醫院和四川抗菌素工業研究所。
建校40年來,學校扎根成都、立足四川、服務全國、面向世界,至今已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了十五余萬各類人才。在2018年初公布的國際自然指數排名中,學校位列中國大陸高校第187位,在川高校第六位。
到2020年全日制在校生規模約2萬人
更名后學校未來發展規劃出爐!
此次更名之后,學校的未來發展規劃如何?從學科專業建設到人才培養模式等是否將有新調整?成都大學相關負責人就此向四川發布記者作詳細介紹。
他表示,學校更名之后,將圍繞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成渝城市群、“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成都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以建設與國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高水平應用型綜合大學為目標,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立足成都,服務四川,面向區域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需求,形成具有良好的科學和人文素養、系統的基礎理論知識、過硬的專業實踐能力、突出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四位一體”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不斷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科技服務以及文化傳承與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促進學校事業發展的新跨越。
學校將以本科教育為基礎,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到2020年,全日制在校生規模穩定在2萬人左右。在學科與專業方面,學校將根據區域經濟社會和行業產業的發展需求,突出區域性、應用型,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做優做強人文學科、管理學、社會學科、工學,大力推進產教融合,打造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生物醫藥學科群、動漫與文化創意學科群、智慧制造與城市建設學科群、城鄉教育學科群,建立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積極推進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改革,做強專業碩士、做優卓越本科人才培養。
學校將進一步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調整教師結構,加大引進地區行業公認專才,聘請企業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為專業建設帶頭人、擔任專兼職教師。通過教學評價、績效考核、職務(職稱)評聘、薪酬激勵、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改革教師聘任制度和評價辦法,增強教師提高實踐能力的主動性、積極性。
學校將繼續加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力度,建立以提高實踐能力為引領的人才培養流程,以系列“卓越計劃”為基礎,大力推行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實現專業鏈與產業鏈、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加大深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改革力度,以區域社會經濟發展和產業技術進步驅動課程改革,整合相關的專業基礎課、主干課、核心課、專業技能應用和實驗實踐課,專注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加強實驗實訓實習基地建設。
積極開展科技服務和應用性創新活動,努力成為區域和行業的科技服務基地、技術創新基地。通過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協同創新方式加強產業技術技能積累,推進科研平臺和科研隊伍建設,提升科研成果轉化能力和服務地方能力。
充分利用成都友好城市教育資源,進一步提升對外合作辦學水平,通過教師互派、學生互換、學分互認、學位互授等方式,搭建教師和學生個人發展交流的平臺。擴大留學生教育規模,鼓勵教師赴海外學習和開展合作研究,加快教育國際化發展步伐。
繼續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全面深化綜合改革。堅持依法辦學,認真落實大學章程和學術委員會章程,全面構建現代大學制度。完善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深化校務公開,暢通民主渠道,提升治理水平。加大改善學校辦學條件力度。高品質建設好新校區預留土地,完成圖書文獻中心、科研大樓、研究生樓以及國際教育交流中心的建設。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寬帶網絡和無線網覆蓋率達到100%。提高圖書文獻資料保障能力建設。